试述学生品德不良的纠正机制。

admin2019-04-10  48

问题 试述学生品德不良的纠正机制。

选项

答案品德不良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比较严重的道德过错,如说谎、偷盗、打架斗殴等。品德不良常常有经常性、倾向性、有意性等特点。品德不良的纠正机制有: (1)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化过程 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转化过程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①萌发阶段。学生萌发上进的愿望,开始向前迈进的阶段。此阶段是品德不良学生道德观念开始战胜非道德观念的阶段。教育影响是引起学生改过的主要条件,如先进人物事迹的感染、推心置腹的交谈、接受深刻的教训都能激起改过上进的愿望。但这种愿望或不稳固、易消逝,或稳而显。教育者必须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发现萌芽,抓住时机,积极引导。 ②转化阶段。这是品德不良学生转化的关键阶段。所谓转化,是指品德不良学生在萌发改过愿望的基础上,行动上开始有改正错误的表现。此阶段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学生心理复杂,处于矛盾态度,一方面对过错行为感到羞愧,想将功补过,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与信任,这些要求是推动他们实现转化的动因;另一方面他们又很自卑,对错误认识不深,与集体对立的情绪却使他们徘徊、犹豫,阻碍行为转化。第二个特点是:出现反复。品德不良学生在转变过程中出现反复有两种情况,一是前进中的暂时后退,二是反复中出现倒退。这都是正常现象。因为品德的转化中经历着新旧道德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冲突和斗争。认识上的动摇、情感上的留恋、老朋友的引诱、周围人们的偏见都是反复现象出现的原因。教育的关键在于把反复当作转化时机,分析原因,循循善诱,有针对性地做好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化。 ③稳定、巩固阶段。在此阶段,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已基本改正,不再出现反复,或很少有反复。积极因素在品德行为总体中逐渐占主导地位,自信心、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代替了消极情感。作为教育者,要加倍爱护、关心、信任、尊重他们:要有计划地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水平,防止骄傲和停步不前,及时地提出高一层次的行为标准,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不断前进。 (2)品德不良学生矫正的心理学策略 ①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与对立情绪。一般来说,品德不良学生在集体中的地位和角色体验是不佳的,他们与周围人的关系是不正常的,因为他们自身的不道德行为危害了他人,常受到批评,甚至是严厉的惩罚,常常处于怀疑、惧怕、戒备的心理状态,对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的帮助,常持以沉默、回避和对抗的情绪。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关心,爱护他们,尊重、理解他们,把教育品德不良学生作为自己的责任,二是要引导集体中的每个学生认识到关心、帮助品德不良学生是自己的道德义务,三是教师应机智地捕捉或者创造机会,让品德不良学生得到能表现其优点的机会,从而促进其人际关系的改善。 ②善于发现学生优点,保护与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优点是一个人前进的力量,是自信心的源泉。只有发挥优点,才能克服缺点。发现品德不良学生的优点是能否促进其转变的一个关键。品德不良学生的自尊心极为敏感,又特别脆弱。教师要依据他们自尊心的特点,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在问题与缺点之中,善于发现重新点燃学生自尊心的火种,使学生获得克服缺点的勇气和自信。 ③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差,是学生品德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辨别能力差的学生不能在出现错误举动的企图时,及时加以辨别和制止,在行动之后也不可能产生忏悔与改正的意向,因而,错了不知错,是非不分。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向他们反复讲解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认识水平。 ④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奖励与惩罚是矫正学生不良品德的强化手段,运用得当,可以加快学生的转变,否则有害无益,学生犯了错误,不应动不动就惩罚。运用惩罚时要采取和善、友好、亲切的态度,应以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为基础。此外,惩罚必须公正,还要考虑学生年龄特征。 ⑤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学生品德不良的性质、程度不同,他们的年龄、性别、个性不同。因此,在教育他们时应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如对低年级学生可采用正面诱导法,指出怎样做才对,对了要给予表扬,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BxbD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