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这对于改善人民生活,打好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只顾搞经济建设,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后果,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同步推进,这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后劲和社会的

admin2013-09-11  77

问题 材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这对于改善人民生活,打好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只顾搞经济建设,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后果,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同步推进,这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后劲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开始由片面强调经济发展转向了重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观无疑比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要全面完善,但它仍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工业化、现代化时代的到来,经济高速发展了,社会也进步了,但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有专家指出,如果不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将生活在幸福坟墓之中。
    正是在这样的理性反思的背景下,我国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它强调人们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需要。
这则材料体现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这一道理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选项

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战略的不断反思来源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体现了实践是认识来源的道理。 (2)认识能够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推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如材料中所述,经济协调发展观比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要全面完善,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3)认识具有反复性。我国对经济发展的认识,从只顾搞经济建设,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再到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过程。认识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反复地检验和发展。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2cl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