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误读 我认为我们可能误读丁我们的思想文化传统。很久以前就误读了,现在还在误读。 不是个别的,不光在国内,甚至不是少数,而是相当多的研究者都倾向认为:儒家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中心。还有的把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完全等同起来,以为在中国,

admin2010-01-11  25

问题 传统的误读
   我认为我们可能误读丁我们的思想文化传统。很久以前就误读了,现在还在误读。
   不是个别的,不光在国内,甚至不是少数,而是相当多的研究者都倾向认为:儒家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中心。还有的把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完全等同起来,以为在中国,儒家就是传统。这样来看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就是对文化传统的误读。
   不妨回顾一下历史上的各个时代——
   先秦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是诸子百家争鸣竞放的时代,儒家只不过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无所谓儒家中心。
   秦朝,法家地位显赫,因此才有焚书坑儒,更谈不上儒家中心。
   西汉,西汉前期倡黄老之术,“王霸道杂之”;至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地位始有所改变。但董仲舒试图用阴阳五行的观点诠释儒家,实际上是变了味的儒学。
   东汉,佛教传人,道教始兴,刚刚确立但还没有真正确立起来的儒家地位,遇到了异教旁门的挑战。
   魏晋时期,那是玄学的时代。
   南北朝,佛教大盛,道教方炽,儒家退为守势。
   隋朝和唐朝,特别是唐朝,那是个大文化的时代,兼容并蓄,无所不包;但思想文化方面居优胜的是佛家和道家,不是儒家。
   宋、明出现理学和心学,既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发展,又是儒家思想的转型。准确地说,是儒、道、释、庄、玄、禅各种思想彼此交融、互相吸纳的结果。
   清朝,一开始打乱了传统,后来又修补传统;既尊儒,又奴儒、坑儒。即便是号称盛世的康、乾时期,在经济上、军事上、版图上,是世界一流大国;文化上,也是十足的小国心态。反儒学潮流,在清一代,始终没有停止过。
   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从来不是单独哪一家哪一派的天下。儒家中心说解释不了历史。儒家即传统是对传统的误读。历史上思想文化最繁盛、昌明、活跃的时期,都是各种思想竞争、融会、兼容、并立的时期。这正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用中国文化精神培育出来的知识分子,往往把儒释道等各家思想消融得无碍无隔,不是某一种单一的思想,而是各种思想的合力,铸成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格精神。
   中国文化对异质文化的吸纳与消解能力,是无与伦比的。《易经》上说:“天下殊途而同归,一致而百虑。”又说:“物相杂,故曰文。”这是对中国文化精神的绝好概括。这种精神属于中国文化整体,绝非儒家一家一派所能代表。
   问题是由于何种原因导致了对传统的误读。如果从方法论的角度着眼,把思想文化与社会制度混为一谈,是重要原因。制度虽然是文化的派生物,是一定文化成熟与否的标志,但制度是暂时的,文化是永久的。制度,包括任何制度,都有其不完善性;文化的本性则追求完美,不仅属于一个国家,而且属于全人类。过时的制度可以推翻,但不能推翻文化。文化传统有断而相续的特性,永远割不断。陈寅恪先生曾说:“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有不如佛道二教者。”这真是通史明变的大判断,惜时人鲜有注意者。
   总之,破除儒家即传统的儒家中心说,把一定的思想和一定的制度区分开来,是两个关键。在认知上解决两个问题,可以走向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正读,并进而求得正确,为恢复和重建中国文化所固有的会通三教、兼容百家,无所不包括、无所不师承的博大而恢弘的精神铺设条件。
根据文中史料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 A、西汉以前,并未确立儒家中心,当时是以法家为中心的。
B、西汉时期,儒家开始有了一定地位,但儒学观念已经与先秦大不相同了。
C、正宗儒学在秦朝受到毁灭性打击,至魏晋终于被玄学所替代。
D、纵观历史,儒学在被反对、遭摧残中发生变异和转型,艰难地发展着。

答案B

解析 A.西汉以前的战国时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既不是以儒家为中心,也不是以法家为中心;C.儒学在汉代有了相当的发展,而且也没有被玄学替代; D.片面,儒学同时也在赞扬、尊崇和融合中发展的。选B。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Cdi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