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专升本
试分析态度的理论。
试分析态度的理论。
admin
2009-09-21
82
问题
试分析态度的理论。
选项
答案
(1)态度的学习理论。霍夫兰等人认为,态度大致同其他习惯一样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通过联想(包括强化和模仿)获得有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加上评价组成的。所谓联想就是两个或者多个观念(概念)之间构成联结通道,由一个观念可引起另一个观念的活动表现。强化对态度形成有相当的作用。当个体的态度得到社会的赞许,它就会得到强化,否则就得不到强化。态度的强化更多地依赖于赞许,或者同时受到两种相反的强化,其作用则取决于两者相对的强度。模仿是通过榜样人物形象的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即初级学习形式。榜样如果是强有力的、重要的或者亲近的人物,引起模仿的作用更大,甚至在没有榜样言语教诲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2)态度的分阶段理论。凯尔曼指出,态度形成以及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顺从,指在社会影响下,个人仅仅在外显行为上表示与别人一致,这里还谈不上有多少深刻的认识或者情绪成分。这种态度是表面的、外控的(受奖惩原则支配),一旦外因消失,它就中止。因此是暂时的。第二个阶段:认同,指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者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者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种态度带有较多的情绪、情感成分,它虽然谈不上有多深刻的认识作基础,但已经比较主动了。第三个阶段:内化,即把情感认同的东西跟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联系起来,给予理智上的辨认,作出是非判断。这是一种认知性成分占主导地位的态度,它已经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因此一经产生就比较持久,不容易改变。 (3)态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关于人们在相互作用中其认知因素由不协调到协调,从而引起态度或者行为变化的研究领域。费斯廷格认为,任何人都有许多认知因素,他们之间存在三种情况:相互一致和协调的;相互冲突和不和谐的;无关的。当人们的两个认知因素处于第二种情况,人就会感受到不舒适或者紧张,并力求减缓。这种由于认知冲突(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不一致)因其内心不自在的状态,就叫做“认知不协调”现象。人出现了认知不协调,就会不由自主地驱使自己去减少这种矛盾,力求恢复或者保持认知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和一致性。它通过以下几种途径:①改变或者否定两个认知因素的一个。②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评价,减弱其中一个或者同时改变两者的重要性或者强度。③在不改变两个认知因素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或者几个能弥补鸿沟的新认知或者理由。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HAC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教育理论题库成考专升本分类
0
教育理论
成考专升本
相关试题推荐
试论艺术创造的主要心理因素。
戏剧的基础是【】
试述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
一个独立的物只能有一个所有权,这是由物权法中的物权公信原则决定的。()
行为人是否承担无过错责任由法院决定。()
某电线厂未经同意,在尹家屋顶违章架设了几根电线,尹发现后提出了异议,经电线厂做工作,尹与电线厂达成了协议,限电线厂半月内拆除电线,逾期不拆除,尹某有权拆除。10天后,大风造成电线短路,发出的火花将尹家的房屋和一部分财产烧毁,损失达5000元。事发后,尹要求
自然人开始享有名誉权的时间是()
什么是简单之债?什么是选择之债?二者分类的标准和意义是什么?
甲系某中学教师,居住在学校家属楼,一次甲开窗户时,窗户上玻璃坠落,掉在乙头上,乙的损失()
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随机试题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包括()。
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一百周年而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这说明
下列不属于肝与肾之间关系的是
产后恶露不绝的辨证要点是
根据《处方管理法》,下列关于处方限量的说法,正确的有
有关投标的表述,下列说法何者为正确?()。
我国不少旅游区都有特有动物,如扎龙的()。
金文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有两面性,其表现为()
A、Itencouragedpeopletoinvent.B、Itprotectedpeople’sinvention.C、Itpublicizedideasthatmightbekeptastradesecrets.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