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财经
下列关于可保利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关于可保利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
admin
2009-10-26
22
问题
下列关于可保利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财产保险合同从订立至终止,自始至终都必须存在可保利益
B、人身保险合同从订立至终止,自始至终都必须存在可保利益
C、人身保险特别是人寿保险的可保利益必须在合同订立时存在,在保险事故发生时是否存在可保利益无关紧要
D、海上保险不要求投保人在合同订立时具有可保利益,被保险人在保险标的遭受损失时也无须具有可保利益
答案
C
解析
财产保险不仅要求投保人在投保时对保险标的具有可保利益,而且要求可保利益在保险有效期内始终存在,特别是在发生保险事故时,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必须具有可保利益。但根据国际惯例,海上保险不要求投保人在合同订立时具有可保利益,只要求被保险人在保险标的遭受损失时必须具有可保利益,否则就不能取得保险赔偿。人身保险特别是人寿保险的可保利益必须在合同订立时存在,至于在保险事故发生时是否存在可保利益无关紧要。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DaSr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助理理财规划师实操知识题库国家理财规划师(ChFP)分类
0
助理理财规划师实操知识
国家理财规划师(ChFP)
相关试题推荐
案例六:郭先生是某公司的副总,年薪10万元。公司根据各月工作繁忙程度的不同规定,每年1月、2月、11月和12月发给工资13000元,其余8个月每月6000元。根据案例六,回答下列题目:郭先生1月应预缴个人所得税( )元。
案例四:某民营企业的老板杨先生,现年40岁,年收入约30万元,但不稳定。杨太太,现年38岁,某中学的特级教师,年收入在4万元左右,收入稳定,参加了社会保险。女儿杨扬今年13岁。杨先生的父亲与杨先生一家同住,现年70岁,无任何收入来源。根据案例四,回答下列
案例四:某民营企业的老板杨先生,现年40岁,年收入约30万元,但不稳定。杨太太,现年38岁,某中学的特级教师,年收入在4万元左右,收入稳定,参加了社会保险。女儿杨扬今年13岁。杨先生的父亲与杨先生一家同住,现年70岁,无任何收入来源。根据案例四,回答下列
案例三:邹明,40岁,月工资8000元,参加了社会保险;妻子37岁,无工作收入;儿子13岁;一家三口目前月平均支出为2500元。邹明的父亲67岁,母亲62岁。由于父母亲单位有较好的福利,暂不需要邹明的经济支援。根据案例三,回答下列题目:下列说法中较为
案例五:杨先生今年45岁,打算60岁退休,考虑到通货膨胀,退休后每年生活费需要10万元,杨先生预计可以活到80岁。为了维持退休后的生活,杨先生拿出10万元储蓄作为退休基金的启动资金,并打算每年年末投入一笔固定的资金。杨先生在退休前采取较为积极的投资策略,假
案例三:张先生夫妇今年均已40岁,家里存款在50万元左右。他和妻子两个人每月收入大约1万元,月花费近4000元。张先生和妻子计划在10年后退休,假设他们退休后再生存30年,且他们每年花费16万元(注:这笔钱在每年年初拿出),减掉基本养老保险和保险公司给予的
案例一:李先生正在考虑投资三种共同基金。第一种是股票基金;第二种是长期政府债券与公司债券基金;第三种是收益率为8%的短期国库券货币市场基金。这些风险基金的概率分布如表2-4所示。基金的收益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0。根据案例一,回答下列题目:假设李
如果一个国家国民整体健康程度提高,预期寿命延长,则关于保险费率的说法中()是最确切的(假定其他条件不变)。
唐先生是某保险公司的寿险精算师,他告诉客户,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时都会选择保守的精算假设,根据审慎原则确定(),从而得到合理的保险费率。
刘先生从事理财规划多年,尤其擅长保险规划的制定,他向投保人介绍的最大诚信原则正确的是()。
随机试题
WhichTWOthingsdoesJeromeadviseDaisytodointhefirstmonthoftutorials?ASeehertutoreveryweek.BReviewall
分光光度法检测罐头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时,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染料,与标准比较定量。
下列拼音正确的是()
逻辑数据模型
不符合放线菌病的描述是
患儿,男,5岁。高热,神昏,手足不时痉挛抽搐。用药宜首选()
某企业扩大投资的资金来源如下:企业历年积累3000万元,外商投资1500万元,10年期银行贷款5000万元,年息5%,上市发行股票4000万元,发行3年期债券2000万元,年息4%。银行借款手续费、股票、债券发行费支出总计150万元。企业按照负债方式筹
Thiscountry,asLincolnsaid,belongstothepeople.Sodothenaturalresourceswhichmakeitrich.Theysupplythebasisofo
黑格尔认为,万事万物是“绝对精神”的派生物;朱熹提出,“理在事先”,“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柏拉图则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对此三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有
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ChallengesDefinitionofCultureWeallcommunicatewithothersallthetime--inourhomes,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