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披露H省一中学发生群发性肺结核事件后,A县政府官网于2017年11月16日中午通报证实确有此事,但对事件涉及的范同和人数只字未提。而根据《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肺结核疫情严重,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疫情处置情况。 据多位感染肺结

admin2020-02-04  42

问题 1.媒体披露H省一中学发生群发性肺结核事件后,A县政府官网于2017年11月16日中午通报证实确有此事,但对事件涉及的范同和人数只字未提。而根据《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肺结核疫情严重,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疫情处置情况。
据多位感染肺结核学生及家长反映,经自发统计,至少已有50位学生确诊,其中有42人都是高三文科优生班S班的学生。
    8月6日晚,S班班主任叫了3位男生进办公室,班上学生一开始以为是让他们三人搬学习材料。这三个男生回来后告诉他们,学校让他们休学。而这三个男生,都出现在学生自行搜集的肺结核感染名单中。
    随后几天该班每天都有学生请假回家检查。
    S班的学生宋某告诉妈妈自己有点咳嗽,想去大医院看看,可妈妈觉得没有那个必要。她以为,咳嗽无非就是有点感冒,去镇上的医院看看就行了,去县里要耽误学习。宋某坚持要去大医院治疗。妈妈当时不明白孩子的坚持。直到8月7号放学回家后,宋某才哭着告诉妈妈:“我的同桌得了肺结核休学回家了,我必须得去大医院检查。”
    原来,被学校劝说休学的三位男生之一,正是宋某的同桌。宋某妈妈这才着急了。第二天一早,宋某在县城的某中医院,查出空洞型肺结核。接着他们又去了县疾控中心,结论也并没有改变。
    这位妈妈说:“学校肯定是早就知道有得这个病的学生了,如果能早点采取措施,我不敢说我孩子就不得病了,但至少能容易康复些。”
    随着请假人数的递增,学校从8月10日开始组织班里同学做血检,结果又发现了4个疑似病例。一位同学回忆当时的情况说:“检查回来,班主任安慰我们说只有4个,大家可以放心学习。”
    但是,同学们没有彻底放心。班里不少觉得自己有些症状的学生,还是自行请假去了别的医院检查。这些去检查的学生,后来再未返校。
    S班的王某说,他们确诊后,班主任曾告诫大家,“这种事情不要宣传出去,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你们有病”。
    一位学生在8月份被确诊为肺结核的学生家长情绪激动地指出:“县疾控中心的医生跟我和孩子说,到疾控中心拿药的事不要告诉别人。而且到时可以给开复学证明,让孩子继续去上学。”两个月后,县疾控中心遵守诺言,给她的孩子开了复学证明。
    为找到学生患病的根源,家长们从8月中旬集中检查多人确诊后,开始联合起来找学校要说法。对于孩子染病的原因,学校方面的回答并没有让家长满意,一位家长回忆道:“学校称学生肺结核的成因还很难说,学生们的病可能是外界空气污染、家族病史等原因造成的。”
    据悉,这个89人的班级,在27日回到课堂的,只剩不到50人。众所周知,中学的标准班学生数是45人,89个学生差不多是标准数的两倍。教室里多了一倍人,其拥挤的程度难以想象。
    对此有专家表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呼吸道传染是肺结核传播的主要方式,而人与人之间的近距离接触有很大的传染风险。
    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钟南山表示,肺结核是一种较易传染的呼吸系统疾病,如遇低温天气且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部分学生体质弱,被结核杆菌感染后很容易传播,“室内污染一直以来都是个大问题,所以发生这次的事件我并不奇怪”。
    钟南山表示,我国长期以来对室内污染问题重视不足,对疾控防控投入不足,都是导致此次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不过,肺结核的传染并非难以防控。钟南山指出,肺结核防控的关键在于杜绝结核杆菌的传播,比如对环境进行消毒、通风,让感染者休学,而这些并不难做到。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责任很大。工作没有到位,或者说工作到位了,疫情上报了,但是没有被重视。”钟南山认为,此次事件也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力量的不足。他指出,近年来我国各级疾控系统人员流失严重,而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政府层面重医疗、轻预防。
2.以下是某政府职员搜集到的关于国外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部分材料:
(1)美国形成了以“联邦应急方案”为代表的应急体系,强调对紧急事件既要作出一体化、协调一致的反应,也要对独特的应急职能进行模块划分,将应急工作细分为交通、通信、消防、大规模救护、卫生医疗服务、有害物质处理等12个职能模块。每个职能由特定机构领导,并辅以若干辅助机构。这种组织机构方式使执行各职能的领导机构专长得到发挥,在遇到不同灾害及紧急事件时,可视情况启动全部或部分职能模块,充分发挥这一体系的灵活性。
    (2)2011年3月11日,日本遭遇特大地震海啸灾害,灾区通信设施受到了严重的损坏,通信几乎全部中断。日本各主要运营商均启动了防灾机制,迅速有效地开展灾区的通信保障工作,修复受灾网络,派出卫星通信车及移动基站车覆盖重点公共设施。为了保障救援部门的通信,日本政府和自卫队共借出603台卫星电话和858台蜂窝移动电话,启动“1 7 1”灾难应急消息业务,免费借出手机,帮助灾区迅速恢复临时通信能力,同时国外通信企业也通过各种手段对日本进行支援。日本政府通过完善的防灾机制和应急通信网络等进行组织调度,保障了救援工作的有效开展。
    (3)美、日、英等都相继建立了以宪法和紧急状态法为基础、以应急专门法律法规为主体的一整套应急法律制度,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完善。在立法中,既授予政府充分的权力,又对其权力的行使加以严格限制,以在及时有效控制和消除重大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的同时减少权力被政府滥用和侵犯公民权利的情况。在制定法律的基础上,各国纷纷出台战略规划和应急预案,明确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程序和权责分工。
    (4)为了有效地管理、沟通涉及公众的风险,取得公众的信任,政府必须更开放,在不确定性高的政策制定过程中,决策更应该透明,并且在决策过程前期让利益相关者及社会大众更多参与,以增强公众信任,降低政策风险。英国政府就把教育作为公众认识风险的最重要一环,在《国家风险登记册》中,让公民充分了解国家面临的灾害和威胁,并提供相应的防灾避险指导。
3.2017年11月l 8日,B市D区西红门镇新建二村一自建房屋起火,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按照B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市公安局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夜以继日开展调查取证工作。通过开展现场勘查、复勘,物证检验、鉴定,抓捕审讯嫌疑人,现场指认,走访询问相关人员,组织遇难人员尸体检验,组织专家论证等各项工作,综合目前工作情况,此次事故排除人为放火嫌疑。经查实,起火原因系埋在聚氨酯保温材料内的电气线路故障,樊某等20人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被D区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
    这次大火把大城市的风险预警问题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
    在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风险源不断增加的现代社会,推动大城市发展必须把妥善应对各种治理风险作为一项前置性工作。丧失风险应对的警觉,将给大城市治理留下巨大隐患。而要做好风险治理,前提是要做到预警在先,明晰潜在的风险点。
    人口规模化聚集所衍生的社会问题是大城市治理所面临的直接挑战。城市本身就具备汲取公共资源的优势。大城市在这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它会以强劲的吸引力大量吸引国内外各层次的人口不断涌入。人口的规模化聚集对城市治理产生了非常直观的挑战,因人口聚集而衍生的治理压力不容小觑。
    转型升级的阵痛使多种社会问题相互交织并成为大城市治理的棘手难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大城市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为未来的城市发展奠定扎实基础。但是,转型升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会一路凯歌,而会伴随经济增速放缓、失业人口增加、贫困人口增多、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生存生活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问题。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必将对城市居民的心理情绪产生影响。同时,大城市的转型发展还会夹杂延续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所附带的城市交通拥堵、垃圾废弃物总量无法减少、人居环境恶化等“城市病”。
    大城市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人流、信息流、物流高度密集,不断汇集、迅速扩散,从而使各种风险源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给大城市治理带来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带来诸多非常规社会风险。事实上,各种调研的数据表明,金融风险、流行病暴发等非常规社会风险已经开始在一些大城市出现,给大城市治理的风险预防、识别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面对这些风险,大城市要在做好客观研判、精准把握的基础上,努力做好预治理工作。但是,客观而言,大城市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精力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面面俱到,而要根据面临的风险和现实挑战,抓住重点问题,形成有效突破。
    为此,要把突发性风险治理作为一个永恒的重点,形成及时、有效的突发性风险提取与反馈机制,准确判断风险来源与扩散路径,特别是要解决应急管理机构之间的沟通问题,实现信息共享和应急协作。根据特大城市风险分布的特征,构建以政府管控为主导,多部门、多元力量参与的应急联动体系,形成政府公共应急、社会公益应急、市场化配合应急的强大合力。
4.2017年7月19日,国务院印发《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与有效应对公共安全风险挑战相匹配、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覆盖应急管理全过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应急管理基础能力持续提升,核心应急救援能力显著增强,综合应急保障能力全面加强,社会协同应对能力明显改善,涉外应急能力得到加强,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规划》就“十三五”期间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建设提出要求,明确了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风险评估标准规范,开展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建立完善重大风险隐患数据库,实现各类重大风险和隐患的识别、评估、监控、预警、处置等全过程动态管理的主要任务。
    在“十三五”期间,《规划》要求,应组织开展应急管理标准体系研究,建立统一的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框架,推进应急管理基础标准研制,协调不同领域专业标准研制;重点研制一批风险评估、隐患治理、突发事件预警、应急资源建设及管理等关键基础标准,并开展相关标准的推广应用示范,提升应急管理标准化水平。
请结合对给定资料的理解与思考,以“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作答要求:观点鲜明,逻辑合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选项

答案 完善应急体系 合理应对突发事件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区域间人口流动频繁,社会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致使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概率大幅提升。各类公共突发事件呈现成因复杂、波及面广的特点。一旦爆发,后果严重,影响恶劣。为此,我们有必要提升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形成完善的应急体系。 提高风险警觉,增强防范意识。公共突发事件虽然具有不可预见性,但是事前的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还是不可或缺的。从人类诞生那天起,公共突发事件就与人类社会相生相伴。如今,人类社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必然使人为和非人为的风险因素加剧,使得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形势更加严峻。天津瑞海公司由于无视安全生产责任,在利益的驱使下引发重大爆炸事故;湖南省桃江县各责任主体隐瞒肺结核疫情,最终导致疫情扩散;北京大兴出租公寓线路老化,长期得不到维修致使大火吞噬生命。其实,这些公共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可以通过人为干预降低的,相信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监督管理,可以大大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 做好舆情引导,把握舆论风向。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任何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企图遏制信息传播的做法都是掩耳盗铃。俗话说:“纵有千只手,难捂万人口。”封锁消息、逃避媒体的做法绝不可能堵住悠悠之口。这种行为只会让政府部门失去话语权,陷入被动局面。南京放射源铱一192丢失事件曾经引发一阵恐慌,相关部门迟迟不公布案件进展,致使民众质疑,舆论沸腾,政府公信力受损。作为政府机构,在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唯有及时主动公开信息,恰当地对舆论进行引导,才能在应急处置中不被舆论所左右。 建设救援队伍,增强应急能力。公共突发事件爆发后,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而且会对人们的心理造成重创,事后的救援工作尤为重要。在西方发达国家,救援队伍集警察、消防及医疗于一体,救援队伍结构合理。而在中国,现场救援工作主要由军队、警察负责,虽然队伍中配备医疗人员,但是个体救援能力却存在医护短板,他们不易根据救援对象的情况判断伤情,难免影响救援效果。因此,我国要加强救援队伍建设,不但要提升救援队伍的医疗能力,而且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受灾群众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的名言对我们依然有着指导价值。公共突发事件时刻潜藏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必须看清这一态势,保持高度警惕,努力强化风险意识,做好舆情引导,建设救援队伍,切实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筑起安全防线,为人心安定、社会安宁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E2Ql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