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中国,这种改变还在继续。互联网是好东西,它提升了生活的品质,也带来了很多的焦虑:网络书店方一勃兴,传统书店就招架不住;“双十一”光棍节略加炒作,传统商店就感到紧张……面对互联网,传统产业到底该怎么办?

admin2019-06-21  65

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中国,这种改变还在继续。互联网是好东西,它提升了生活的品质,也带来了很多的焦虑:网络书店方一勃兴,传统书店就招架不住;“双十一”光棍节略加炒作,传统商店就感到紧张……面对互联网,传统产业到底该怎么办?
   确实,面对互联网的神奇,任谁都很难淡定。正因为凭借了“互联网机遇”“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精神”,淘宝、天猫、腾讯、新浪、京东,马云、马化腾、刘强东,十几年前还名不见经传,可今天都是炙手可热。既然互联网这么好,造富能力这么强,是不是应该也投身其中分一杯羹?不知道该如何用好互联网、不知道该不该进军互联网、不知道未来的互联网将怎样定义这个世界,该转型还是该转行,这就是时下很多企业的“互联网焦虑”。
   然而,几个月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告诫他的下属:“不要为互联网的成功所冲动”;几天之前,他又强调:“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我们要有战略耐性”。就在大家都为互联网疯狂时,强调“不要互联网冲动”,这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跳出“互联网焦虑”,不应该麻木不仁,搞“互联网漠视”;也不能反应过激,搞“互联网冲动”。
   人们已经认识到,与当年的蒸汽机、电力一样,传统产业一旦搭载上新兴的动力列车,就会产生脱胎换骨的变化,甚至催生以前从未有过的产业和行业。传统集市加上互联网成就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加上互联网成就了京东,传统银行加上互联网成就了支付宝,传统产业一旦加上互联网,便“胜却人间无数”。但说到底,互联网是工具,是形式,而不是内容。
   “大家一定要相信汽车首先必须是汽车,金融必须首先是金融……别的不能取代汽车,如果能取代,那就是阿拉伯飞毯。”对于传统产业而言,哪怕再有“互联网焦虑”,要做的也是用互联网来提升自己,而不是丢掉自我盲目追随。做汽车的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汽车,做衣服的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衣服,做新闻的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新闻。只不过,在做好自己的同时,要用好互联网这个工具,强化战略定力,做好自己,别把“互联网焦虑”演变成“互联网冲动”,甚至“互联网狂热”,这才是应有的理性态度。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2
   围绕互联网金融是否需要监管及该如何监管的争执与困惑,传统金融界和互联网金融界纷纷调动各自资源展开新一轮舆论大战。由于求胜心切,双方在正常讨论之外,均抬出各自代表人物,说了不少不利于营造金融创新市场生态的“狠话”。
   任何创新都具有两面性,创新得当且监管得法,创新就能搞活市场释放社会活力,反之亦然。时至今日,不仅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已大步涉足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券商、基金公司、保险、信托等同样不甘落后。更有甚者,众多地方国企、民企乃至央企,均已出资参股互联网金融业务。经粗略计算,有形或雏形初显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乃至衍生业务已不下40余种。这足以说明,互联网金融肯定是个不可遏制的、品种繁多的创新领域。
   有鉴于此,今年以来尤其是全国两会结束后,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机构,均在紧锣密鼓制定整体或分类的若干监管规矩,《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等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另一方面,各地政府也纷纷把扶持互联网金融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承载平台,纷纷颁行地方版扶持政策和管理规范,譬如《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抢先落地就颇说明问题。
   要使互联网金融成为一个生机盎然、繁花似锦的百草园,从建园之初就得引入必需的园艺师,为互联网金融的幼苗施肥、打药、浇水、除草、剪枝、嫁接……而所有这些措施,就是对互联网金融作适度监管。园艺师的工作也可能伤及正常幼苗,这需要政府监管与业界形成良性互动。当前,作为社会舆论,最重要的是摒弃“一山难容二虎”的排他性思维方式,清醒看到互联网金融的成长不是对传统金融的彻底排斥,更不是取而代之,而是对传统金融的信息化嫁接,以包容的认识论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合适的方法论。
                                                   ——摘编自《人民日报》
问题:
怎样理解“以包容的认识论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合适的方法论”?

选项

答案和谐作为矛盾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能展现出和谐的状态。这要求我们辩证地看待互联网金融的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促使双方协同发展。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为实践活动提供合适的方法论,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可能会导致失败,只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才能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才能化失败为成功。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E4n4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