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下列关于基坑支护采用地下连续墙时,地下连续墙的质量检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下列关于基坑支护采用地下连续墙时,地下连续墙的质量检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min
2019-08-27
44
问题
下列关于基坑支护采用地下连续墙时,地下连续墙的质量检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槽壁垂直度检测数量不得小于总槽段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幅
B、墙体混凝土质量检测采用声波透射法时,其检测墙段数量不宜少于总墙段的20%,且不得少于3幅
C、采用声波透射法时,每个检测墙段的预埋超声波管数不应少于4个,且宜布置在墙身截面的四边中点处
D、当依据声波透射法判定的墙身质量不合格时,应采用钻芯法验证
答案
A,B
解析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4.6.16条,应选A、B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EFSf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专业知识(上午)题库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分类
0
专业知识(上午)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相关试题推荐
某建筑物桩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桩基采用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桩外径400mm,壁厚59mm,桩尖为敞口形式。有关地基各土层分布情况、地下水位、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sk及桩的布置、柱及承台尺寸等,如图6.6.2所示。试问:
某多层地下建筑采用泥浆护壁成孔的钻孔灌注桩基础,柱下设三桩等边承台,钻孔灌注桩直径为800mm,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fc=14.3N/mm2),γ=25kN/m3,工程场地的地下水设防水位为-1.0m,有关地基各土层分布情况、土的参数、承台尺寸,如图
某建筑柱下桩基承台,采用6根沉管灌注桩,桩身直径d=426mm,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为2500mm。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外力有竖向力设计值F、力矩设计值M和水平剪力设计值V,承台和承台土的平均重度γG=20k/m3。承台平面尺寸和桩位布置、桩基础剖面和地基
某建筑柱下桩基承台,采用6根沉管灌注桩,桩身直径d=426mm,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为2500mm。桩基承台顶面处作用有竖向力F、力矩M和水平剪力V,承台及承台土的平均重度γG=20kN/m3。承台平面尺寸和桩位布置、桩基础剖面和地基土层分布情况见图6.1
某建筑柱下桩基承台,采用6根沉管灌注桩,桩身直径d=426mm,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为2500mm。桩基承台顶面处作用有竖向力F、力矩M和水平剪力V,承台及承台土的平均重度γG=20kN/m3。承台平面尺寸和桩位布置、桩基础剖面和地基土层分布情况见图6.1
某建筑桩基础采用水下钻孔灌注桩,桩身直径为0.8m,桩长为1.3m。桩基剖面及工程地质条件如图6.1.1所示。试问:该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kN)最接近下列()项。
某工程有可能产生流土破坏的地表土层,经取土试验,土粒相对密度ds=2.76,w=25%,γ=18.8kN/m3。试问:该土层发生流土破坏的临界水力梯度最接近于下列()项。
某板桩打入土层的渗流流网如图2.2.3所示,网格长度和宽度为:l=b=3.0m,土层渗透系数为4×10-4mm/s,板桩入土深度9.0m。试问:渗流速度v(mm/s)、单位宽度渗流量q(m3/d.m)最接近于下列()项。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中关于重力式支护结构嵌固深度的确定,不考虑的荷载是( )。
随机试题
关于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叙述错误的是:
某实施监理的工程,建设单位分别与甲、乙施工单位签订了土建工程施工合同和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合同,与丙单位签订了设备采购合同。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下列事件。事件1:甲施工单位按照施工合同约定的时间向项目监理机构提交了《工程开工报审表》,总监理工程
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经营者因实施垄断行为的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类型包括()。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指出,现阶段的最低纲领是()。
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主要限于以下()特种行业。
双方行政行为是指必须经过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的行政行为。下列属于双方行政行为的是()。
Censorship(审查制度)isforthegoodofsocietyasawhole.Imaginewhatchaostherewouldbeifwelivedinasocietywithoutlaws.
Itisreportedthatabouttwohundredpeoplediedintheaccident,_______children.
ToliveintheUnitedStatestodayistogainanappreciationforDahrendorf’sassertionthatsocialchangeexistseverywhere.T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