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甲是某化妆品牌的代理商,其在朋友圈发布状态:“发现新型菌种,能够清除痘印,荣获国家特级专利!诚聘代理!”并配有销售业绩截图。乙系在校学生(20周岁),不顾亲友反对,以全部学费进够大量产品,无奈滞销。学期临近,乙为缴纳学费,欲出售手机、电脑各一与室友丙,丙不
甲是某化妆品牌的代理商,其在朋友圈发布状态:“发现新型菌种,能够清除痘印,荣获国家特级专利!诚聘代理!”并配有销售业绩截图。乙系在校学生(20周岁),不顾亲友反对,以全部学费进够大量产品,无奈滞销。学期临近,乙为缴纳学费,欲出售手机、电脑各一与室友丙,丙不
admin
2019-09-18
81
问题
甲是某化妆品牌的代理商,其在朋友圈发布状态:“发现新型菌种,能够清除痘印,荣获国家特级专利!诚聘代理!”并配有销售业绩截图。乙系在校学生(20周岁),不顾亲友反对,以全部学费进够大量产品,无奈滞销。学期临近,乙为缴纳学费,欲出售手机、电脑各一与室友丙,丙不愿意,乙以告发其作弊相威胁,丙无奈遂以10000元的价格买下。根据上述事实,请回答。
结合本案事实,下列关于乙之行为的效力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无论销售业绩截图是否为真,乙可以撤销其与甲之间的进货合同,因为甲构成欺诈
B、如果销售业绩截图为真,乙不得撤销其与甲之间的进货合同,因为产品滞销系正常商业风险
C、如果丙作弊属实,则乙不构成胁迫
D、如果手机、电脑市价即为10000元,则乙不构成胁迫
答案
A
解析
欺诈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构成要件:①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虚假信息或者隐瞒真实信息;②对方当事人因此陷入错误认识;③对方当事人基于错误认识作出意思表示。在本案中,发现新型菌种属于科学发现,不能作为专利获得保护,甲称荣获国家特级专利即是故意告知虚假信息,因而销售业绩截图真假与否已然不再重要,甲的行为使乙陷入错误认识,信以为真,并且与甲签订进货合同。甲的行为已然满足三个构成要件,构成欺诈,乙作为受欺诈人,有权通过诉讼或者仲裁的方式撤销进货合同,亦即乙享有撤销权。因而,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是否构成胁迫可以通过一句话来判断:某一件事,一方当事人本来可以不做,但是因为对方当事人的行为而不得不做,对方当事人的行为即为胁迫。在本案中,丙本来可以不购买乙的手机与电脑,但是迫于乙的行为不得不购买乙的手机与电脑,所以,乙的行为构成胁迫。因而,C、D选项错误。当然,此题可以通过另一方法解析,亦即胁迫应当具有不正当性,所谓不正当性,包括三种情形:①胁迫的手段不正当;②胁迫的目的不正当:③目的与手段没有牵连性。在本案中,乙卖出手机与电脑这一目的是正当的,举报他人作弊这一手段是正当的,但是举报他人作弊与乙卖出手机并无牵连性,亦即具备不正当性,构成胁迫。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EIV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下列关于合同履行标准的判定,正确的是()。
甲在2000年6月立下遗嘱,将其遗产的一半由其子乙继承。甲2003年不幸死亡,现甲的继承人与乙在权利上发生纠纷,则()。
根据《专利法》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可以授予专利权的是()。
2000年3月,赵某因欠债不能偿还,离家出走,下落不明。2006年2月,赵妻欲向县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赵某死亡,赵某父母坚决反对,赵妻遂与赵某的债权人钱某协商一致,共同向人民法院提起死亡宣告申请。本案中,人民法院()。
下列选项中,属于无偿法律行为的是()。
物权在性质上属于()。
李某去世后,其仇人王某将李某的骨灰撒到了大海,致使李某的家人蒙受巨大的悲痛。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同升公司以一套价值100万元的设备作为抵押,向甲借款10万元,未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同升公司又向乙借款80万元,以该套设备作为抵押,并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同升公司欠丙货款20万元,将该套设备出质给丙。丙不小心损坏了该套设备送丁修理,因欠丁5万元修理费,该套设
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不包括()
权利质权的标的可以是()。
随机试题
下列关于静脉角的叙述错误的是
影响肌力大小的因素不包括
乳腺摄影用X线管的靶物质是
A.奶瓶龋B.少年龋C.猖獗龋D.环状龋E.忽视性龋在生长活跃的青春前期,新生的龋蚀急速地发展,牙质崩坏
获得毛坯的主要手段有()。
2018年3月,某公司将货物运往境外加工,出境时已向海关报明,并在海关规定期限内复运进境。已知货物价值100万元,境外加工费和料件费30万元,复运进境的运费1万元、保险费0.39万元。关税税率10%。该公司上述业务应缴纳关税()万元。(2018年)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2011年真题)我国1997年《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则采取的是
Skopostheory
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