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数学教材中关于“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呈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四年级有6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领取24根跳绳,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取多少根跳绳。教材给出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一是先算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然后再算总共需要领取的跳绳数,即(

admin2023-03-17  39

问题 材料:
    数学教材中关于“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呈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四年级有6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领取24根跳绳,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取多少根跳绳。教材给出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一是先算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然后再算总共需要领取的跳绳数,即(6+4)×24=240(根);二是先算四、五年级各领取多少根跳绳,然后相加得出总共需要领取的跳绳数。即6×24+4×24=240(根)。
    在教学中,刘老师指导学生观察、比较两个算式。首先,明确两种算法的结果一样。在此基础上,刘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结合前面学习的运算律,我们可以发现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两个数的和与另一个数相乘,可以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学生得出规律后,刘老师继续追问:“这个规律成立吗?我们可以怎样验证?”学生想出了举例验证、画图验证、意义验证等方法。通过不同的方法,学生证实了前面的规律。
问题:
结合材料,评析刘老师的教学过程。

选项

答案刘老师的教学过程践行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育理念,遵循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以及启发性教学原则。 ①刘老师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践行了重结论更重过程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角色。材料中,刘老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刘老师注重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总结、验证规律,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②刘老师遵循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材料中,刘老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自己总结、验证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③刘老师遵循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材料中,刘老师注重引导,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EhVD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