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习近平主席二。一七年新年贺词中这句饱含深情的话,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新的部署,确立了到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也是我们

admin2018-12-28  36

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习近平主席二。一七年新年贺词中这句饱含深情的话,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新的部署,确立了到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也是我们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
    在未来的3年多时间,还要让5000多万人实现脱贫,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也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最近,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的100多名记者,深入全国100多个扶贫点,与当地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亲身感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显著成效,真切体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坐农家炕头,听脱贫故事。参与这次活动的12名本报记者深深感到,中央政策落地实,基层干部干劲大,广大群众信心足。“找准贫根,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全部脱贫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要有信心,土里刨出金
    重庆市开州区双坪村的“悬崖天路”成了“网红”。这条盘旋于海拔1500多米高山上的通村公路,犹如双坪村村民向贫困宣战的“战书”。近年来,双坪村依靠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秀美的高山风光,成了很多人眼中的“世外桃源”“天然氧吧”,乡村旅游发展初具规模。
    双坪村的贫困户主要是因病致贫。这几年,当地借助扶贫济困医疗基金等兜底政策和“雨露计划”等教育保障措施,为贫困户解决不少后顾之忧。
    “人心暖了,等靠要的人少了,自力更生的多了;哭穷比穷的人少了,动脑筋想着怎么致富的多了。很多贫困户既有决心,也有毅力,要把日子过好。”驻双坪村的总编室编辑曹怡晴深有感触。
    有了信心和决心,就不怕脱贫路上的艰辛。看到了出路的贫困群众,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下,爆发出脱贫致富的极大热情。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相同的三个字,却是脱胎换骨的精气神。
    5月12日,人民日报客户端的直播报道《走进河南香菇村,围观村民脱贫致富的法宝》,收看人数超过44万,让河南漯河市李斌庄村“火”了一把。从村口到田地,李斌庄村看不到一块闲地,四处搭着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香菇种植棚。
    村民张国聚告诉驻村的新媒体中心编辑闰旭,扶贫干部手把手教,帮他家建起了3个香菇棚,一年增收超过4万元,提前完成脱贫任务,成了村里的脱贫骨干,“国家给了这么好的政策,县里给了这么大支持,不加油干,对不住大家啊!”
    有了心气,对了路子,脱贫就能加快步子。从河北滦平到安徽黄山,从云南镇雄到西藏日喀则,河上的溜索少了,桥梁多了;村里土坯房少了,安居房多了;山里渣土路少了,水泥路多了。一个个原本贫困落后的乡村,热火朝天搞建设,旧貌变新颜。
    人民网记者夏晓伦和李彤,分别在安徽黄山江田村和广西北海山东村蹲点,他们的共同感受是,“乡亲们特别喜欢拉着我们讲这几年的脱贫故事,言语中满满的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挖出穷根子,选准好路子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叮嘱当地干部,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扶贫产业一旦选择失误,可经不起折腾。”湖北省通山县闯王镇刘家岭村支书陈细庆说,村里先后考察、试验了七八种产业,最后确定以风险小、收益稳定的光伏产业为主,特色养殖为辅的脱贫路。
    不看不知道,湖北分社记者程远州住进村,才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602户人家的村庄,有139户贫困户,且大多老弱病残,没有家底,劳动能力不足。
    “放着不管,就能每天来钱!”贫困户陈贤买刚刚落成的两层楼房的屋顶上,12块多晶硅太阳能面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自2015年并网发电后,光伏电站每年能为他带来3500多元的售电收益。
    扶贫要顾眼前,更要顾长远。按照中央精准扶贫要求,各地精准施策,在选准夯实扶贫产业基础上下功夫,让扶贫成效看得见、摸得着、可持续。越来越多的贫困村结合自身实际找到了各具特色的脱贫新路。
    江西分社记者魏本貌所在的赣州白面石村,在5万多亩山林间发展养蜂产业,保护了绿水青山,实现了“靠山吃山”;河北分社记者马晨所在的张家口叶家辛窑村,村里将村民手中闲置的土地集中起来建设温室大棚。农民每年分红9000多元;云南分社记者李茂颖所在的普洱云山村,把生态旅游、现代农业、民族工艺巧妙糅合,昔日荒茅地,如今美如画……
    2014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四川眉山市百家池村的村民们作出一个重大决定:砍掉村里2000多亩桉树,种上柑橘、花卉。早些年,村民以每亩50元的价格将土地集中流转到一家造纸企业,还解决了不少就业,给当地带来不错的经济收益。但桉树耗费水资源,也吸走了土壤肥力,影响子孙后代的生计。
    “山上的土又肥起来了,种出的椪柑甜得很。”村民李秀华告诉驻村的四川分社记者张文,他家种了4亩椪柑,每亩年产出上万元。
    借力“互联网+”的热潮,百家池村的村民们还开起了网店,大幅提高了农产品销售的效率和收益。201 6年底,百家池村的40多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打通一条路,致富一个村
    数十名青年肩扛木料、口喊号子,热火朝天地搭建村里的游客集散中心。在贵州铜仁市青岗坝驻村调研的内参部记者侯云晨甫一进村,就被这个场面震住了,“之前,我想象中的贫困村可不是这个样子”。
    几年前的青岗坝村,也不是这个样子。“三年两不收,滴水贵如油,有女不嫁青岗坝,红苕拌着酸菜下。”在铜仁思南县流传的这首歌谣,曾是青岗坝的真实写照。这个有258户1100口人的贫困村,贫困户数量占到40%。
    青岗坝缺水,那就“水改旱”。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全村将水稻、玉米地改种大蒜、辣椒,逐步让村民们尝到增收的甜头。趁着热乎劲儿,青岗坝村又陆续开办了蛋鸡养殖场、糖蒜和剁椒加工厂等,为村民就近打工提供了机会。2016年,青岗坝村人均纯收入超过1.3万元,一举脱贫。
    “有些人认为脱贫摘帽就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了,这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精准脱贫要让贫困地区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内蒙古杭锦旗昌汉白村驻村的经济社会部记者顾仲阳说。
    太行深处的山西和顺县梧桐掌村,从前是公路盲区。山高谷深、羊肠小道,导致村民们陆续搬迁、外出务工,村里一度就只剩下村支书杨贵文这个“光杆司令”。
    有人建议,干脆整体搬迁!问题是,搬出来不难,可村民靠什么吃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梧桐掌村有很好的生态资源,要让财路能进来。”杨贵文看得透彻,修路才能打通脱贫的“任督二脉”。
    2014年起,和顺县在太行山上劈山开路,用两年时间,为梧桐掌村凿通了一条20公里的环山路,原来出山要几个小时,现在只需要半个小时。
    “这两年,村里成立了养牛合作社,搞起了农家乐,村民们渐渐都回来了。”驻梧桐掌村的山西分社记者乔栋感慨,“一条路救回了一座正在消失的村庄!”
                        ——摘自《人民日报》“精准扶贫给乡村以未来”(2017年6月19日)
“打通一条路,致富一个村”在哲学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选项

答案“打通一条路,致富一个村”在哲学上对我们启示是:解决问题时,应该优先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指在诸多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规定、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事物的本质。所以,如何脱贫致富,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如果找准了主要矛盾、解决了主要矛盾,就是抓住了“关键”,满盘皆活。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F264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