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背景 某四层框架结构厂房,建筑面积为5200m2。工程开工前施工图纸齐全,且现场已达“三通一平”标准。建设单位通过邀请招标的方式确定了A公司为施工承包单位,并于2011年1月20日,双方签订了固定总价模式的施工合同。合同中约定如下条款: (
背景 某四层框架结构厂房,建筑面积为5200m2。工程开工前施工图纸齐全,且现场已达“三通一平”标准。建设单位通过邀请招标的方式确定了A公司为施工承包单位,并于2011年1月20日,双方签订了固定总价模式的施工合同。合同中约定如下条款: (
admin
2014-02-15
44
问题
背景
某四层框架结构厂房,建筑面积为5200m
2
。工程开工前施工图纸齐全,且现场已达“三通一平”标准。建设单位通过邀请招标的方式确定了A公司为施工承包单位,并于2011年1月20日,双方签订了固定总价模式的施工合同。合同中约定如下条款:
(1)合同工期为320天,每提前1天奖励5000元,每拖延1天罚款10000元;
(2)A公司不得将工程转包,但允许分包;
(3)该工程质量实行保修制;
(4)施工单位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并承担由此引起的工期延误和费用增加的责任。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建设单位修改工程设计,造成停工待图3天。
事件二:7月份遇到罕见特大暴雨,导致全场性停工10天;8月份又遇到季节性降雨,导致停工3天。
事件三:在竣工验收时,总监理工程师要求对已隐蔽的地下管沟工程重新挖开进行复验,施工单位认为严格按监理批复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且验收合格,根据合同条款施工单位拒绝再次挖开检查,建设单位进行调解,停工2天后施工单位同意复验,复验结果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复验及恢复共造成工期延误6天。
事件四:施工单位实际完成该工程的工期为344天。为此,建设单位扣罚施工单位的延误工期费用=24×10000=24(万元)。
假定事件一、事件二和事件三均在关键线路上,结合上述事件,试问事件四中建设单位应给予施工单位奖励还是罚款?为什么?并给出具体奖罚数额。
选项
答案
事件四中,建设单位应对施工单位处以罚款。理由:事件一中施工单位获得工期索赔3天,事件二中施工单位获得工期索赔10天,事件三中施工单位获得工期索赔6天,累积工期索赔19天。施工单位总工期判罚依据应为:320+19=339(天)。实际完成工期为344天,故应予以处罚。 罚款金额:(344—339)×10000=50000(元)。
解析
建设单位应给予施工单位奖励还是罚款,应该以计划工期和实际工期的比较为依据。在该题目中,事件一中施工单位获得工期索赔3天,事件二中施工单位获得工期索赔10天,事件三中施工单位获得工期索赔6天,累积工期索赔19天。施工单位总工期判罚依据应为320+19=339(天)。实际完成工期为341天,故应予以处罚。罚款金额:(344—339)×10000=50000(元)。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FoLu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一级建造师分类
0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
一级建造师
相关试题推荐
相对于轮胎式推土机,下面属于履带式推土机特点的是()。
下列关于路基工程石方施工安全要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背景材料:某公路桥梁,下部构造为桩柱式实心桥墩,重力式桥台。施工单位工程部门在编制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实施细则时,对墩柱施工中规定质量控制关键点如下:(1)墩身钢筋骨架质量控制;(2)墩身平面位置控制;(3)墩身模板强度
下列关于钻孔灌注桩正循环回转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时,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度的方法有()。
对基桩的计算,说法正确的有()。
公路隧道主要开挖方法是()。
无机结合料基层的养护方式可采取洒水养护、草帘覆盖养护以及()。
关于钻孔灌注桩正循环回转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承包商B在某高层住宅楼的现浇楼板施丁中,拟采用钢木组合模板体系或小钢模体系施工。经有关专家讨论,决定从模板总摊销费用(F1)、楼板浇筑质量(F2)、模板人工费(F3)、模板周转时间(F4)、模板装拆便利性(F5)等五个技术经济指标对该两个方案进行评价,并采
随机试题
[*]令x=sint,则dx=costdt.
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乙酰胆碱D.5-羟色胺交感舒血管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平静呼吸时胸式呼吸以哪里的活动为主
大豆食品富含的氨基酸种类是
A.HBsAgB.抗HBgC.HBeAgD.抗HBeE.抗HBc保护性抗体是
下列各项经济业务中,应记入“坏账准备”科目贷方的有()。
课外活动的主体是()。
法兰西第一帝国
简述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的主要特征。[2012年真题]
MigrantworkersInthepasttwentyyears,therehasbeenanincreasingtendencyforworkerstomovefromonecountrytoan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