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原发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区别。

admin2013-02-16  25

问题 试述原发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区别。

选项

答案闭合性脑损伤分为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1)原发性脑损伤:1)脑震荡:①意识障碍伤后立即出现,表现为神志不清或完全昏迷。一般不超过半小时;②逆行性遗忘;③伤后短时间内表现面色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浅慢、肌张力降低、各种生理反射迟钝或消失;④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脑脊液压力正常或偏低,其成分化验正常。2)脑挫裂伤:脑挫裂伤多发生在脑表面皮质,也可发生在脑深部。位于表面者呈点片状出血。如脑皮质和软脑膜仍保持完整即为脑挫伤,如脑实质破损、断裂,软脑膜亦撕裂即为脑裂伤。严重时均合并脑部结构损伤,临床表现:①意识障碍多较严重,持续时间常较长;②颅内压增高症状;③相应的神经系统体征。实验室检查发现,脑脊液:压力增高,有不等数量的红细胞。乳酸、蛋白和乙酰胆碱。(2)继发性脑损伤1)颅内血肿:幕上血肿20~30ml,幕下血肿10ml,即可引起脑受压和颅内压增高症状,甚至发生脑疝。2)硬脑膜外血肿:以急性型最多见,约占85%,多发生在头部直接损伤部位,血液聚积于硬膜外间隙所致。临床表现:①有轻型急性颅脑损伤病史。②受伤时曾有短暂意识障碍,意识好转后,因颅内出血使颅内压迅速上升,出现急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进行性加重,烦躁不安,频繁呕吐等。此时受伤对侧出现锥体束征,轻偏瘫等局灶症状。同时又逐渐转入昏迷。两次昏迷之间的时间称为“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其短者为2~3小时或更短,大多为6~12小时或稍长,24小时或更长者则少见。中间清醒期短,表明血肿形成迅速,反之则缓慢。原发性脑损伤很轻者,伤后无明显意识障碍,到血肿形成后才陷入昏迷。③随血肿增大及颅内压增高,逐渐出现脑疝症状,一般表现为意识障碍加重,血肿侧瞳孔先缩小,后散大,光反应也随之减弱而消失,血肿对侧明显的锥体束征及偏瘫。继之则对侧瞳孔也散大,生命功能随之衰竭,终因呼吸首先停止而死亡。3)硬脑膜下血肿:血肿发生在硬脑膜下腔,是颅内血肿中最常见的一类。按症状出现的时间可分三种类型:①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表现如血肿因继发于脑挫裂伤,所以血肿发生后首先使原来的神经症状加重,进而出现急性颅内压增高及脑疝征象。病人伤后意识障碍严重,常无典型的中间清醒期或只表现意识短暂好转,继而迅速恶化,一般表现为持续性昏迷或意识障碍程度进行性加重。由于病情进展迅速,多很快出现血肿侧瞳孔散大,不久对侧瞳孔亦散大,肌张为增高,呈去脑强直状态。如血肿并发于颅盖或颅底骨折,由于在其同一损伤机理下,既可能引起硬膜下血肿,也可能引起其他类型血肿。②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表现症状与急性相似,惟临床进展相对较慢,常在脑挫裂伤的基础上,逐渐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新的神经体征或原有体征加重,甚至出现脑疝。③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这类血肿来自轻微头部损伤,有的外伤史不清楚。多数病人年龄较大。当头部受伤后,使引流至上矢状窦的桥静脉被撕裂出血所致,而由脑表面其他小静脉或小动脉破裂出血少见。一般认为由于出血缓慢,故在伤后较长时间才形成血肿,一般血肿的包膜多在发病后5~7天开始出现,到2~3周基本形成。为黄褐色或灰色结缔组织包膜,靠蛛网膜一侧较薄,血管很少,与蛛网膜粘连微轻,易于剥开,靠硬脑膜一侧包膜较厚,与硬脑膜紧密粘连。4)脑内血肿:一般可分:①深部血肿;②浅部血肿,较多见。临床表现:血肿都位于脑挫裂伤区,故使原有神经症状加重,并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症状。临床表现难与其他血肿或局部继发脑水肿相区别。5)脑室内出血与血肿:出血者远较血肿形成者多见。出血来源:①脑室邻近的脑内血肿入脑室内;②外伤时脑室瞬间扩张造成室管膜下静脉撕裂出血,如伤者能继续生存,血肿在3周后可吸收。临床表现:脑室内大量积血必然产生颅内增高症状,高热及深昏迷。但无局灶症状。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FsA3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西医综合题库考研分类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