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甲想用水果刀捅伤张三,却失手将张三旁的李四捅伤。这种情形在我国刑法中属于( )。(2017一专—5、2017一法专一4)
甲想用水果刀捅伤张三,却失手将张三旁的李四捅伤。这种情形在我国刑法中属于( )。(2017一专—5、2017一法专一4)
admin
2021-10-25
38
问题
甲想用水果刀捅伤张三,却失手将张三旁的李四捅伤。这种情形在我国刑法中属于( )。(2017一专—5、2017一法专一4)
选项
A、因果关系错误
B、打击错误
C、行为性质错误
D、意外事件
答案
B
解析
甲想捅伤张三,却错把张三身旁的李四捅伤,这属于打击错误。即,对着正确的目标实施犯罪行为,但是结果发生了偏差。
【同类考点总结】对事实的认识错误包括客体错误、对象错误、手段错误、行为偏差、因果关系错误。(1)客体错误,即行为性质错误,指行为人预想侵犯的对象与实际侵犯的对象在法律性质上不同(分属不同的犯罪构成)。例如欲盗窃普通财物,窃得枪支。(2)对象错误,指行为人预想侵犯的对象与行为人实际侵犯的对象在法律性质上是相同的(属于同一犯罪构成)。例如,甲欲杀乙,却误认丙为乙而杀死了丙。(3)手段错误,指行为人对犯罪手段发生误用。例如,甲本想使用毒药杀害张三,但因为误认而错用了一种无毒的药物(手段不能犯未遂)。(4)打击错误,指行为人预想打击的目标与实际打击的目标不一致。(5)因果关系错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和所造成的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实际情况发生误认。例如甲已经杀死了乙,但却以为自己没有杀死乙。本案中,甲想捅死张三,捅死的是李四,这仍然属于故意杀人罪,所以不是客体错误(行为性质错误)。甲没有认错人,所以不是对象错误。甲对本案的因果关系没有发生认识错误,所以不属于因果关系错误。甲想捅死张三,他应当预见到可能捅死旁边的李四,所以这不是意外事件。甲对着正确的目标“出手”,但是结果发生了偏差,这就是打击错误。注意:本案不能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甲在捅死李四的一瞬间,其主观心态是故意杀人(张三)的心态,所以其行为仍然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既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GTN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两年期满之后减为无期徒刑的条件是()。
甲购得警服一套,于是身穿警服,在公路上拦截过往的外地车辆收取罚款,共计2万余元。甲的行为构成()。
甲想杀死乙,于是趁乙不备,举刀砍乙。乙流血不止,昏倒在地。甲以为乙已死,将其挖坑埋了。实际上,乙是被埋时窒息而死。甲的行为构成()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定继承人范围的是()
犯罪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
甲租赁乙的商铺以经营化妆品,租赁期限届满后,甲以租赁费过高为由拒付租金。乙要求甲支付租金的诉讼时效期间是()。
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负刑事责任。
【案情】武大郎为了娶隔避老王的女儿小莲,从朱富手中处购买了五货车砖用于建造房屋,武大郎委托武松至朱富处拉砖,武松将砖拉回后,武大郎借了时迁5万元用于支付砖的费用。次日,武大郎开始用砖盖了二层小楼,楼盖好后,武大郎与小莲办理了结婚登记。次年,小莲生一儿子小
根据《民法通则》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下列情形不受诉讼时效限制的有()。
《合同法》第80条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请分析:通过合同方式让与债权的条件。
随机试题
下列有关对签署评估报告的禁止性要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ThePaperChase1"Runningahouseisalotlikerunningabusiness."saysStephanieDenton,aprofessionalorganizerbased
濒死期病人的心理表现第一期是()。
男性,32岁。因出差劳累,发作性头晕、胸闷半个月余,突发晕厥1小时,以“晕厥原因待查,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待查”急诊收入院。有猝死家族史。入院当晚,患者情绪较为紧张,迟迟无法入睡,多次呼叫值班护士,诉“头晕、胸闷”,但每次床边检查生命体征,除脉搏稍快外,
下列哪些情形成立民事法律关系?
中国某航运公司承运一批从斐济进口至中国的鱼干,货物运抵目的港后,发现鱼干有部分发霉受损。发霉受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淇中应由承运人承担责任的包括:
按照我国法律部门的划分,下列法律中,属于行政法的是()。
(操作员:李主管;账套:102账套;操作日期:2014.年1月1日)设置赵固定具有固定资产管理的权限;设置孙编码具有基础编码的权限。
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带来的问题非常棘手。不产生垃圾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导大家减少垃圾。然而,减到多少才是少?这里并没有一个标准。而且从总体上看,生产和消费必然产生垃圾,减少垃圾很可能抑制生产和消费。接着往后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