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

admin2013-01-09  8

问题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1.公共场所讲公德,这是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市民的一种最基本的素质。在文明创建中强调公德。更有现实意义。这些年,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城市漂亮了,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公德意识成为人们共同的价值取向。但与此同时,还是有不和谐的情形出现,比如在公共场所抽烟、大声喧哗,比如在公共场地乱涂乱画、攀折花木、践踏草坪、损坏公物。这些都是公共场所的陋习。
    传统的陋习是以破坏秩序,挑战公德,躲避责任,拒绝文明为心理基础的。陋习综合了人性之恶和自私。却又通过非常狡猾和共通共融的方式表现出来,由于人们很容易在其中为自己的不良行为找到开脱的理由,故陋习很容易取得一个处在半开化的社会广泛的认同。在这种约定俗成中,先进的文明的力量往往被视为异端,而不得不求同弃异。由陋习而引发的种种危害告诉我们,陋习绝不是无关紧要的生活习气那么简单,当陋习成为一种国民习惯,就成了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力量,对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将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在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如果不加以制约,陋习也可能成为一种传播性极强的恶之花,挤占文明和进步的生长,制约生产力的发展。
    2.2009年12月,一个名为“S市地铁一号线橘子女被群殴”的视频迅速蹿红网络。在该视频中看到,一位青年女乘客将吃剩的橘子皮随意地扔在原本干净整洁的地铁车厢内。此举立马引起了坐在其对面的一名西装男子的注意。该名西装男子立刻出声制止,却遭遇女青年的强词夺理。无奈之下,该名西装男子只能拨打110。正当女青年快跑出地铁门口之时,车厢内另一对老夫妻立刻起身拖住该名女青年。最后在众人声讨下,一个高大的男子默默捡起地上的橘皮,并把“橘子女”“请”下车。该女青年则羞愧难当.落荒而逃。
    2010年6月,一则“真当是自己家呢,见过这样睡火车卧铺的吗?”帖子曝光了一男子在乘坐火车硬卧时候,全身上下只穿一条内裤,其不雅形象让周围乘客尴尬不已。帖子一经发布,暴露的“卧铺哥”迅速走红网络,点击率已接近千人,网友除了表示吃惊之外还纷纷指责该男子行为过激,素质低下。
    2012年4月15日,W市570路一男子在公交车上脱掉鞋子,露出奇臭无比的脚,该男子自己却拿出口罩戴着防臭,车上乘客只得忍受其臭味。乘客童先生忍无可忍,用手机拍下“臭脚男”,并发到网上,网友们纷纷批评“臭脚男”的不文明行为。
    2012年8月23日下午1点多,一辆从武林小广场开往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的K192公交车上,一个身材瘦小的小伙子,鼻子上架着红色镜框,坐在车厢中部的“照顾专座”上。车子驶进登云路口站,上来一对年轻夫妻,妻子扎了个马尾,手里抱着几月大的孩子。车上站了不少人,夫妻俩挤到车厢中部,正对着小伙站着。这时,车厢广播响起:“请给有需要的乘客让个座,谢谢!”小伙没反应,广播再次响起,连播了4遍。小伙抬头看了眼夫妻,一声不吭低下头。这时,一个女乘客跟司机说:“后面站着抱小孩的乘客,再给提个醒,万一紧急刹车容易出事。”司机回头对乘客们喊了句:“大家互相照顾下,让个座啊!”小伙再次抬头,看了夫妻一眼,又迅速躲闪转头。
    3.W市政府法制办公布《W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在轻轨、地铁上吃热干面、带宠物狗、扛扁担都将被禁止,违者将被罚五十至一百元。在该市的公交车上经常有人吃东西,端着一碗热干面,在拥挤的车上大吃特吃,呼呼作响。这也是W市很独特的一道风景,或许这是有关部门立法禁止地铁上吃东西的现实根据。
    全国有地铁的城市不少,很少有通过立法禁止在车厢吃东西的。群众普遍认为,公共场合吃东西只是个人道德行为的范畴,靠法规强制约束不妥当。但这一表述有前提错误,如果在自己家里吃东西,你吃什么及怎样吃,吃相再难看,都是个人的私事,甚至无关道德。但如果在公共场所,尤其是在地铁这种人口稠密的场所吃东西,那么。就侵犯到他人“免于恶心、不适”之类的消极权利,就涉及到群己权界,当然应受到公共规则的规制。
    何谓群己权界?严复当年用文言语句翻译穆勒(今译密尔,即19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和经济学家约翰•密尔)的《论自由》时,将书名译作《群己权界论》。公域讲权力,私域日权利;公域讲民主,私域言自由,这就是“群己界线”,或日“群己权界”——“群”者,群体、社会公域也;“己”者,自己、个人私域也;界即界线,亦即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要区分清楚。严复在这部书的《译凡例》中说明了他所以用“群己权界”这四个字的意思,他说:“自由者,凡所欲为,理无不可。如有人独居世外,其自由界域,岂有限制?为善为恶,一切皆自本身起义,谁复禁之?但自人群而后,我自由者人亦自由,使无限制约束,便人强权世界,而相冲突。故日:人得自由,而必以他人之自由为界。”
    4.2012年6月20日晚,认证信息为S市地铁第二运营有限公司的官方账号“S市地铁二运”发布一则微博,劝告“乘坐地铁,穿成这样,不被骚扰,才怪。地铁狼较多,打不胜打,人狼大战,姑娘,请自重啊!”——配图是一名身着黑色丝纱连衣裙妙龄女子的背面,由于面料薄透,致使旁人能轻易看到该女子内衣。但也正是这则提醒微博,当即引发网络论战。以年轻女性为主力的一方认为,穿得暴露不暴露是个人自我选择的问题。没有任何人可以以此为借口对他人进行性骚扰;以男性为主力的一方则支持地铁运营方,强调“公共场所的穿着应该注意场合.这是起码的常识和公德!连这点常识都要质疑吗?简直滑稽!”
    战火在24日上午更从虚拟空间延展到现实生活,两名年轻女子在S市地铁蒙面、手持彩板,上书“我可以骚,你不能扰”,以此抗议地铁运营者的言论。“究竟‘可不可以骚’关键在于搞清‘群己权界”’,“具体到女性公共场合着衣这件事上,‘群己权界’的‘界’就在暴露的程度上,如何让多数人取得共识——既让这些现代女性们感觉‘身体权’受到了尊重,又让别的人不会觉得受到了冒犯。”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所以.这次女性衣着之争是不断步人现代社会的中国解决“群己权界”问题的一个好例子,因为“人们在各个公共平台上充分展现各自的看法,社会的整体开放程度、底线就会清晰地显现出来,不同的人群也可以不断更新原来的想法,这无疑有助于‘何为暴露’这条线的确立”。同时。我们也相应看到,要想更好地规范公共场所行为,明确群己权界已成为解决之路的重要一环。
    5.个人的生活中离不开与公共场所的接触,身处其中必然要遵循相应的公共规则。公共场所的各种行为倘若侵犯了基本的“群己权界”,变成人人厌恶的公共陋习,便理应受到相应的约束及惩罚。城市提供了公共设施,同时也提供了公共规则。如果说此前公共场所规则缺失与公共设施不完善有关,那么,随着各个城市公共场所设施的发展,公共场所规则也该相应由立法来解决。立法固然不是万能,自我教育同样也不是万能,对有些陋习,同样可以“罚”出文明。
    在新加坡,第一次闯红灯罚款200新元(相当于人民币1000元),第二次、第三次闯红灯,最重可判半年到一年的监禁。随地吐痰处罚70新元,乱丢废弃物或罚款500新元或罚扫大街半日。在德国,闯红灯的公民可能无法长期贷款,短期贷款也需要支付远高于普通人贷款的利率。在美国,各州对闯红灯者罚款2~50美元,数额虽不大,但处罚记录纳入个人信用记录中。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如果有人乱丢垃圾,很可能就有法官立即对他进行开庭审判。按照印度最高法院的命令,从2003年6月27日起,新德里的法院会派出流动法庭治理城市,目标就是那些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的人。
    6.2006年初,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国迅速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巨大共鸣。如何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化为日常文明行为是学习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所在。S市市民践行公共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尝试化“荣辱观”为“荣辱感”,从治理顽症陋习,规范公共行为抓起,实实在在地践行荣辱观。其中,“公共场所乱抛杂物”陋习被明确为治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公共场所乱抛杂物”一直是影响城市市容环境状况的突出顽症。究其根源,是治理理念出现偏差。一是政府习惯于搞“群众运动”,强调了政府的管理方法和群众的义务,未能有效激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原动力;二是社会公众习惯于跟随政府意志,缺乏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特别是在公共领域普遍存在严重的“搭便车”现象,心中想着“反正垃圾会有环卫工人清扫”,便对“公共场所乱扔垃圾”习以为常。S市开展践行公共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中,以“保护社会公众环境权利”为指导理念。政府部门站在强化市容环卫公众参与的高度,引导社会公众认识“公民应享有的环境权”,以及对“公共场所乱抛杂物”的行为和现象进行抨击是维护自我环境权利的实际行动,进而以主人翁的姿态自发参与到顽症陋习的治理活动中。
    “公共场所乱抛杂物”顽症陋习的治理,还存在着克服治理任务面广量大、治理对象分散无序、治理法规较为单薄等现实困难。按照“切口小,声势大,效果显”的要求,治理活动将培养“杂物请入箱,杂物随人走”的文明行为习惯作为主要目标,率先聚焦空港、铁路、水运客运港、长途汽车客运站等“四大门户”,以及影剧院、赛场、展馆、公园、广场、商场、机场、车站、主要景观道路、主要旅游景点等“十大公共场所”,在人流密集点上开展集中治理,形成一批点上的强大声势:同时,在人群聚居点上开展各类宣传实践活动,提升市民环境公德意识,形成面上的支撑氛围。
    “公共场所乱抛杂物”顽症陋习的治理,紧扣激发全社会创建热情这一理念,依据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市民两大践行主体的不同特点设计活动载体。在“四大门户”和“十大公共场所”率先推行“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我手中”承诺制,各类场所以及大型户外活动组织者向社会公开承诺,既做到“自扫门前雪”,又做到“管好往来客”。“自扫门前雪”就是加强自我管理,承诺规范废物箱设置管理、提高自身保洁水平;“管好往来客”就是强化社会责任,承诺主动引导过往人群文明投放垃圾。各场所明确公布了“营造宣传氛围、完善废物箱配置、服务人员示范、现场引导劝阻、内部曝光警示”等践行承诺措施和其他因地制宜的特色举措。由新闻媒体在各类公共场所开展选点采样,跟踪报道,定期公布相关监测数据,动态反映践行成效。以承诺制的形式,激发各类公共场所的社会责任意识,集中力量抓好点上治理。
    在社区,开展了“文明环境大家谈”、“文明环境大家评”、“文明环境大家护”等系列社区宣传实践活动。广泛组织市民、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代表,以座谈等形式,增强“文明在我手中”的公德意识,抨击“公共场所乱抛杂物”陋习,倡导“杂物请入箱,杂物随人走”的文明习惯。在座谈的基础上,每月定期组织市民代表对社区市容环境进行巡查评议,重点收集正反面典型,运用社区“曝光台”等阵地,予以公布。
    为保障公众参与载体的有效运转,并取得有效的成果,S市将“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我手中”活动内容纳入各类宣传通道,形成以“乱抛杂物”为耻,以“杂物入箱”为荣的舆论氛围。抓媒体造势,直击陋习现场,弘扬公德楷模;抓网络互动,加强行业与社会市民的互动;抓阵地宣传,使宣传用品进社区家庭、进公共场所;抓礼仪教育,结合“百万家庭学礼仪”活动,使活动要求进入千家万户和社会各界。同时,完善各类区域的废物箱设置和管理,为市民践行提供硬件支撑,率先在四大门户、十大公共场所、主要景观道路及周边中小道路做到“环卫有设施”,并提高废物箱设计的人性化水平,方便投放垃圾。率先在市容环卫行业人员、城管执法队员以及公交始末站工作人员和公交司乘人员、出租车驾驶员中开展“示范践行活动”,带头做到“垃圾请入箱,垃圾随人走”,为市民践行提供示范榜样。S市梳理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中针对“公共场所乱抛杂物、乱吐痰”等不文明陋习的法规条文,逐一制定专项执法方案,以景观道路为重点区域,针对不文明陋习,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惩戒陋习,教育警示。
    开展“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我手中”宣传整治活动不仅能为治理“乱吐痰、乱设摊、乱招贴”等市容环境领域不文明陋习提供有益的借鉴,也将对进一步强化市容环卫公共参与,乃至增强市容环卫社会管理效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7.为巩固“三城”创建成果,D市再掀“十大陋习”整治风暴。2012年8日16时至18时,D市“三城”联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区县相关部门、志愿者、DV拍客等多支文明力量共计一千余人走上街头,深入人流密集场所、主要路段,在对各种陋习进行教育劝导的同时,严管严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十大陋习”集中整治大行动。
    由市委宣传部联合相关部门启动的“我最厌恶的十大陋习”查议改活动在全社会引起了极大反响,市民纷纷通过座谈讨论、拨打热线、发送短信等方式,积极参与活动,共查摆出交通出行、社会公德、礼仪举止、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生活习俗等十大类陋习4万余件。为切实教育引导市民摒弃陋习,促进这十大类问题得到有效整改,市“三城”联创领导小组重拳出击,启动了为期三个月,每周二、四集中开展的整治行动。
文明既源自市民的自觉遵守,也离不开规章制度的强力约束。行动开始前,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表示,对本次集中整治行动中发现的违规、不文明行为,不仅要对当事人从重处罚,还将向其单位通报,并与文明单位评比挂钩。
    整治行动中,执法人员认真处罚纠正违规、不文明行为。同时,11000多个“天眼”也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些监控摄像头通过记录,为相关部门处罚提供了依据,让不文明行为无处遁形。活动当天,一支由千名“小红帽”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格外引人注目。志愿者中年龄最小的不到10岁,年龄最大的60多岁,他们奔走于各个行动现场,向市民发放《D市市民文明手册》,宣讲文明知识,用最亲切的话语和微笑,感动着每位市民,让文明意识真正融化在受众的心中。
    除此之外,本次整治行动充分调动了媒体的力量。各路媒体齐上阵,不遮不掩,对不文明行为跟踪拍摄、大胆报道,对当事人进行现场采访,捕捉陋习背后的缘由,让市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如何从根源上消除陋习。媒体还积极选取正面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倡导城市文明之风。整治行动还请来了一支庞大的“客串”媒体队伍——百姓拍客,他们手持摄像机、相机或手机,行走在全市的繁华街路、广场、商场等地,用镜头记录下不文明现象,以此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
    看着一个个陋习在整治行动中被纠正,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文明队伍中。广大市民纷纷表示:“建设文明和谐的城市,应该将集中整治行动常态化。守护城市文明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要通过每个人的努力,最终让‘十大陋习’无处藏身。”
    8.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当不文明行为泛滥的时候,人人都是不文明行为的受害者。规制并革除公共场所的陋习,是一场博弈。博弈,需要寸步不让。所谓一靠他律,二靠自律,两者不是彼此割裂的。他律可以推动自律、敦促自律,在某种程度上,他律有多大的力量,决定自律会有多少自觉。博弈,还需要持之以恒。既为陋习,其特征之一就是顽固——人人喊打、风头正紧时遁形隐身,风头一过、时日迁延又故态复萌。但若形成长效约束机制,以锲而不舍的韧劲不断压缩陋习的生存空间,那么弊绝风清也就成为必然。而革除陋习的过程,也就成为人们创建自己美好精神家园的过程。
“给定资料8”画线部分写道:“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当不文明行为泛滥的时候,人人都是
不文明行为的受害者。”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
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选项

答案摒弃公共场所陋习共创文明和谐社会 衡量一座城市文明与否的标准很多,但最为根本的,莫过于市民的文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不是更加和谐的公共环境,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越来越多的陋习在公共场所肆无忌惮地泛滥。陋习,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生活中丑恶的、不好的言行习惯,既不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与现代文明的要义相去甚远。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城市生活的主体。如果没有具备文明素养、文明习惯和文明行为的市民,社会文明和城市文明就缺少必要支撑,更难以维持长久。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当不文明行为泛滥的时候,人人都是不文明行为的受害者。对陋习的规制和摒弃,有利于公众良好生活环境的形成,更有利于文明有序团结的和谐社会的建设。 然而,改变陋习,切忌“极端”。现实生活中,“极端”的典型表现主要有两种:一是光说不做。不求结果。二是急功近利,恨不得一夜嬗变。陋习的存在和消亡都不在一朝一夕,需要政府、社会及公众的积极配合,共同将公共场所陋习这支恶之花消灭殆尽。 摒弃陋习,应创新宣传模式,拓宽宣传渠道。良好的宣传效果是维护文明环境的先驱,通过新闻宣传,社会宣传、单位宣传、文艺宣传等形式,深入宣传摒弃陋习的重要意义,增强“治理陋习,从我做起”的意识。向群众发放印有宣传口号、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宣传书签、环保手提袋等宣传品,提升市民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大家积极配合、主动参与,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文明的行为方式和良好的卫生意识,自觉摒弃不文明习惯和行为。 摒弃陋习,应凝聚各方力量。强化监管监督。仅凭宣传缺乏一定的强制性,还需要监管监督之手作为辅助。可组织志愿者在人口密集区域劝导制止城市不文明行为,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加大对城市不文明行为的曝光力度,揭露、批评典型事例。同时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发动广大群众举报监督陋习。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形成联动教育处理机制。 摒弃陋习,应将责任落实到位,着眼长效机制。对陋习的规制需要长期坚持,不能此一时彼一时。要分区域落实管理责任制,建立起主体明确,教育、管理、处罚到位的陋习规制工作长效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并与诚信档案制度建设相结合,强化公德和社会规范的约束力。 摒弃陋习,向不文明行为宣战,是全民的大事,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工程、系统工程,有很多顽固“堡垒”需要攻克。此非朝夕可得之事,却需朝夕之坚持。每个社会成员都应从当下开始做起,遵守社会公德,弘扬社会正气,制止不文明行为,让文明之花开遍和谐社会的每个角落。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Gpf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