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实验中有可能发生下面的自变量混淆:主试以一种不经意的方式向被试流露出自己对实验结果的期望,从而使得被试按照主试所期望的方式做出反应。设计一个实验揭示这种现象的存在。可以采取一些什么措施消除这种影响?

admin2019-02-27  39

问题 在心理学实验中有可能发生下面的自变量混淆:主试以一种不经意的方式向被试流露出自己对实验结果的期望,从而使得被试按照主试所期望的方式做出反应。设计一个实验揭示这种现象的存在。可以采取一些什么措施消除这种影响?

选项

答案(1)这种由于实验者不经意地向被试流露出自己的期望导致的自变量混淆被称作实验者效应。 (2)设计一个实验揭示这个现象的存在。 实验假设:实验者对被试正确反应的点头行为提高了被试的测验成绩;实验者对被试正确反应的摇头行为降低了被试的测验成绩。 实验设计:实验者对被试正确反应有三种形式:点头、摇头、无任何反应。将被试匹配为三组,分别接受三种实验处理。 实验中,告诉被试按照要求作出正确反应,如果点头组的被试测验成绩显著好于无任何反应组,摇头组被试的测验成绩显著低于无任何反应组,就可以说明实验者对被试正确反应的点头行为提高了被试的测验成绩;实验者对被试正确反应的摇头行为降低了被试的测验成绩。 (3)进行主试效应的控制可以在实验中采用双盲控制。举例:假想的“药品实验”:主试想要了解一种治疗高血压症的新药的疗效,而他的被试全都是志愿者,即主试和被试都知道他们身处实验情绪之中。将被试随机分为二组,一组被试(实验组)服用的是降血压的新药,而另一组被试(对照组)服用的只是用淀粉制成的和降血压药外形、口味完全一样的安慰剂。但是,每一位被试并不知道自己服用的究竟是降血压药还是安慰剂,或者说,被试并不知道自己是属于实验组还是对照组,这是一“盲”。主试应当必须清楚地了解每一位被试所服用的是什么,但是,在实验过程中不是由主试自己来为被试测量血压。进行血压测量的人虽然也是行家里手,并且了解正在进行的是实验研究,但是他并不知道每一位被测量的对象所取用的是降血压药还是安慰剂,这就是另一“盲”。因此,“双盲控制”的目的,对于被试而言,就是要尽可能地保证他们在反应变量上的变化确实能够反应实验变量的作用,而不是他们对自己实验身份(实验组成员还是对照组成员)意识的心理作用;对于主试而言,就是要尽可能地排除其主观意愿对客观地评价实验结果的干扰。 另外,如果实验者的形象举止的某方面可能会改变被试的行为时,还可以在实验设计时将这看做一额外的自变量或控制变量。实验者效应还可以通过让计算机或其他设备做实验而得到完全或大部分消除。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Guki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