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北京大学2016年中国史真题)

admin2018-07-12  29

问题 比较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北京大学2016年中国史真题)

选项

答案洋务运动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掀起的一场旨在富国强兵的学习西方的运动,它因甲午战争的失败而宣告破产;清末新政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自发进行的一次改革自救举措,其改革的范围涉及多个方面。两者均是清政府采取的一次革新措施。大体说来,两者之间存在以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一)相同点: (1)背景相同。两次改革运动的产生有着相同的背景,即都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而产生的。换言之,它们都不是清政府自发的革新举措,均是由外在力量的逼迫所致。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同时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更是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在这个过程中,清政府内部一些开明人士注意到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于是从中央到地方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的运动;清末新政则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侵华并占领北京,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的合法性遭到严重挑战的背景下进行的,迫使其不得不再次启动改革。 (2)目的相同。两者均有着完全一致的目的。从两次改革的背景可以看出,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都是在遭到外力的重大挑战后启动的,不能体现清政府的自发革新意识。两次改革,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其岌岌可危的统治。 (3)结果相同。两次运动都没有实现其改革的初衷。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重在器物层面的学习,而忽视制度方面的改革,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末新政尽管改革涉及政治体制,但因其缺乏诚意与民众的支持,最终因辛亥革命的爆发以及清政府的覆灭而宣告失败。 (二)不同点: (1)领导者不同。两次改革的主要领导者存在较大的差异。洋务运动是以中央与地方上的一些开明官员为主要领导者,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诉为代表,在地方则以曾国藩等人为代表,但与此同时,他们不断遭到以倭仁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攻击,作为最高权力者的慈禧并未在此次运动中旗帜鲜明地支持洋务派,而是采取实用主义态度来对待两方的争论。但清末新政不同,此次改革是慈禧亲自下令启动的。八国联军侵华,慈禧仓皇逃离北京,这使她深受刺激,下定决心进行改革。换言之,清末新政是在清政府最高当局的领导下进行的。 (2)改革的内容不同。两次改革有着完全不同的革新内容。洋务运动更多地侧重器物层面,如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开办军工企业以及民用企业、开办新式学校等,这些都并未触及清政府落后的专制体制。但清末新政不同,它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乃至军事等各方面都采取了影响深远的革新举措:在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设立民意机构资政院、谘议局;在经济上立法,奖励工商等;在文化教育方面废除科举,奖励留学;在军事方面则开练新军。这些革新举措无论是在范围还是内容上都大大超出了洋务运动。 (3)产生的影响不同。两次改革尽管都失败了,但产生的影响却截然不同。洋务运动仅在器物层面上学习西方,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其创办的企业、学校乃至军队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给整个政局乃至社会施加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但清末新政的影响则更为深远,它在政府机构的改革直接促使了传统行政体制向近代行政体制的转变;在军队方面的改革使中国军队现代化程度大大增强;科举的废除直接导致“四民社会”(士农工商)的崩解,新式教育开始兴起;资政院及谘议局的创办则使中国的民主制度化进程大大加快等。可见,清末新政造成的这些深远影响,是洋务运动所不可能企及的。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HeXi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