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医学
A.NaCl B.尿素 C.NaCl+尿素 D.尿素+葡萄糖 形成内髓部高渗梯度的是
A.NaCl B.尿素 C.NaCl+尿素 D.尿素+葡萄糖 形成内髓部高渗梯度的是
admin
2016-06-20
40
问题
A.NaCl
B.尿素
C.NaCl+尿素
D.尿素+葡萄糖
形成内髓部高渗梯度的是
选项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1)肾外髓部高渗梯度的形成与NaCl有关。髓袢升支粗段能主动吸收Cl
-
和Na
+
,而对水不通透,故升支粗段内小管液向皮质方向流动时,管内NaCl浓度逐渐降低,渗透梯度逐渐下降,而升支粗段外围组织间液则变成高渗。髓袢升支粗段位于外髓部,故外髓部的高渗梯度主要是由升支粗段NaCl的重吸收所形成。(2)内髓部高渗梯度的形成与尿素的再循环和NaCI重吸收有密切关系:①远曲小管及皮质部和外髓部的集合管对尿素不易通透,但在ADH作用下对水通透性增加,由于外髓部高渗,水被重吸收,使小管液中尿素的浓度逐渐升高;②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增大,小管液的尿素就顺浓度梯度向内髓组织间液扩散,渗透梯度因之升高;③髓袢降支细段对尿素不易通透,而对水则易通透,所以在渗透压的作用下,水被“抽吸”出来;降支细段对Na
+
不易通透,结果小管液被浓缩,于是其中的NaCI浓度愈来愈高,渗透压也不断升高;④当小管液得以反流入升支细段时,它同组织间液之间的NaCl浓度梯度就建立起来了。升支细段对Na
+
通透,Na
+
便顺浓度梯度而被动扩散到内髓部组织间液,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内髓部组织间液的渗透浓度。因此,内髓部组织间液的渗透梯度由内髓部集合管扩散出来的尿素以及髓袢升支细段扩散出来的NaCl两个因素造成的;⑤尿素可以再循环,因为升支细段对尿素有中等的通透性,所以从内髓部集合管扩散到组织间液的尿素又进入升支细段,而后流过升支粗段、远曲小管、集合管,又回到内髓部集合管处再扩散到内髓部组织间液,这样就形成了尿素的再循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In43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西医综合题库考研分类
0
西医综合
考研
相关试题推荐
患者,女,27岁,患系统性红斑狼疮3年,长期服用皮质激素治疗,近2周来出现高热,体温39℃,头痛伴恶心、呕吐2天,胸片双肺弥漫粟粒结节影,腰穿压力为300mmH2O,脑脊液无色透明,WBC0.1×109/L,葡萄糖1mmol/L,蛋白100mg/dl,氯
A.颗粒管型B.蜡样管型C.红细胞管型D.白细胞管型E.透明管型某女,35岁,反复眼睑浮肿、血压升高1年,多次查尿蛋白定量1.82~2.5g/24h,血压140~150/80~90mmHg,血肌酐86μmol/L,尿素氮6.3mmol/L,白蛋
男性患者,33岁,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时尿中泡沫增多4个月,颜面、眼睑、双下肢无浮肿,血压120/75mmHg,多次24小时尿蛋白定量0.76~0.92g,尿蛋白圆盘电泳以中分子带为主,肌酐、尿素氮均正常,诊断隐匿性肾炎。蛋白尿应是
A.1,6-双磷酸果糖B.2,6-双磷酸果糖C.6-磷酸果糖D.6-磷酸葡萄糖E.1-磷酸葡萄糖丙酮酸激酶的变构激活剂是
A.1,6-双磷酸果糖B.2,6-双磷酸果糖C.6-磷酸果糖D.6-磷酸葡萄糖E.1-磷酸葡萄糖果糖-双磷酸酶1的抑制剂是
A.0B.125ml/minC.大于125ml/minD.小于125ml/minE.等于内生肌酐清除率尿素的清除率为
随机试题
以下不是可摘义齿的适应证的是
患者烧伤后8d,高热不退,入夜尤甚,神昏谵语,舌红绛光剥无苔,脉细数
国产药品应报告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进口药品应报告所有不良反应。()
贾某驾驶一机动车将过路人王某撞成重伤,之后在乘车人张某的指使下驾车逃离现场。被害人王某因贾某的逃逸,没有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转移风险。
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标准一般取决于()。
22×32×42×52的值为()
下列各项中对修辞手法所作的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
分析下述论证在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600字左右。“政府应该提高邮资的价格,以改变邮政服务恶化的现象。毫无疑问,这种解决方法是有效的,因为收入会随着邮资价格的提高而增加,同时邮件数量会相应地减少。这样可消除现有邮政体制的束缚
新华大学在北戴河设有疗养院,每年夏季接待该校的教职工。去年夏季该疗养院的入住率,即客房部床位的使用率为87%,来此疗养的教职工占全校教职工的比例为10%。今年夏季来此疗养的教职工占全校教职工的比例下降至8%,但入住率却上升至92%。以下各项如果为真,都有助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