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医学
【适应证】 1.气胸:中等量以上的气胸。 2.血胸:难以自行吸收或难以用穿刺抽吸法消除的血胸。 3.脓胸;量较多,脓液粘稠或合并有食管、支气管瘘者。 4.开胸手术后均作闭式引流。 【准备工作】 1.器械准备:胸腔闭式
【适应证】 1.气胸:中等量以上的气胸。 2.血胸:难以自行吸收或难以用穿刺抽吸法消除的血胸。 3.脓胸;量较多,脓液粘稠或合并有食管、支气管瘘者。 4.开胸手术后均作闭式引流。 【准备工作】 1.器械准备:胸腔闭式
admin
2014-01-11
19
问题
【适应证】
1.气胸:中等量以上的气胸。
2.血胸:难以自行吸收或难以用穿刺抽吸法消除的血胸。
3.脓胸;量较多,脓液粘稠或合并有食管、支气管瘘者。
4.开胸手术后均作闭式引流。
【准备工作】
1.器械准备:胸腔闭式引流手术包、胸腔引流瓶和引流管、手套、治疗盘(碘酊、乙醇、局部麻醉药、纱布、棉签、胶布等)、外用0.9%氯化钠注射液。
2.确定引流部位:根据病情选定插管部位。
3.体位:依病人情况采取坐位或半坐位。取半坐位时病人宜靠近床边,上肢抬高抱头或置于胸前,头转向健侧。
【操作方法】
1.肋间切开插管法:多用于病情较危重或小儿脓胸病人。
(1)消毒铺单后,在确定插管的肋问以1%~2%普鲁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
(2)用刀在皮肤上做一约3cm长小切口。
(3)以中号弯血管钳伸入切口、贴近肋骨上缘向深部逐渐分离,撑开肋间肌。最后穿入胸腔。用血管钳扩大创口,为插入胸管开辟大小合适的通道。
(4)以血管钳夹住胸腔引流管末端.再用另一血管钳纵行夹持引流管的前端或将钳尖插在引流管的侧孔内。经胸壁切口插入胸腔。退出血管钳,将胸腔引流管往前推送,使侧孔全部进入胸腔。插管深度以管端在胸腔内3~4cm为宜。如用蕈形管作引流,则使蕈形头刚好留在胸腔内。
(5)紧密缝合切口1~2针,利用缝线将引流管固定于胸壁。引流管末端连接于水封瓶内。
2.套管针置管法:此种引流术插入的引流管较小,用于排除胸腔内气体或引流较稀薄的液体。
(1)麻醉方法同前。于选定引流部位作1~2cm皮肤切口。左手拇指及示指固定好切口周围软组织。右手握住带有闭孔器的套管针。示指固定在距针尖4~6cm处,以防刺入过深。套管针紧贴肋骨上缘,用稳重而持续的力量来回转动使之逐渐刺入,当套管针尖端进入胸腔时有突然落空感。
(2)退出闭孔器,将末端被血管钳夹闭的引流管自套管针的侧孔插入,送入胸腔。
(3)一手固定引流管,另手退出套管。当套管尖端露出皮肤时,用第2把血管钳靠近皮肤夹住引流管前端,松开夹在管末端的第1把血管钳,以便套管完全退出。
(4)调整引流管深度,缝合皮肤切口,固定引流管,末端连接于水封瓶。
3.切肋插管法:此法可插入较粗的引流管,常用于脓液粘稠的慢性脓胸。因须切除小段肋骨,宜在手术室内施行。
【问答】
为什么分离肋间组织或胸腔穿刺应沿肋骨上缘进行?
选项
答案
肋间血管和神经行走于肋骨下缘,为避免其损伤。分离肋间组织或插套管针时。应紧贴肋骨上缘进行。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Iyz3777K
0
临床基本技能操作
基本技能
内科三基
相关试题推荐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治疗中,下列哪种情况不必停止静脉滴注硫酸镁
28岁,G1P0,10周妊娠,并风湿性心脏病前来就诊,确诊为左房室瓣狭窄,心功能Ⅱ级,既往无心衰史。对此孕妇正确的处理是()
简述发生产力异常的原因。
卵巢性闭经时内分泌测定应该是()
人工流产吸宫术适用于()
女,30岁,有3次人流史,3个月前人流,此后未转经,并有周期性下腹痛发作。拟诊宫颈管粘连、宫腔粘连。妇科检查最可能的阳性体征是()
A、封闭伤口B、胸膜腔闭式引流术C、剑突下开窗术D、粗针头作胸膜腔穿刺E、宽胶布固定胸壁心脏压塞采用
A、房间隔缺损B、室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肺动脉口狭窄E、法洛四联症可能自行闭合可见于
简述创伤急救的原则。
随机试题
已知f(x)在x=0点可导且f(0)=0,f’(0)=1,试求其中D:x2+y2≤t2.
超声显示胰头肿大伴有扩张的胆管、胰管,提示胰头病变最可能为
患者,女,44岁。素有咳喘宿疾,多湿多痰,恼怒后突然昏厥,喉有痰声,呕吐涎沫,呼吸气粗,舌苔白腻,脉沉滑。问题2:其病机是
硫酸阿托品水溶液最稳定的pH值为
主动脉瓣关闭发生于
招标人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申请招标手续的备案文件应包括( )。
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主要补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大额医疗费用或( )等费用。
2013年新修订的《商标法》中新增的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的标志是:
下列情形中,属于牵连犯特征的是()。
Afterreadingthesebooks,thestudentwas______totheDarwiniantheoryofevolution.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