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3题)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dmin2015-12-03  29

问题 (2006年第3题)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选项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答案D

解析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构成社会历史的本质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既是实践的主体,又是认识的主体。所以认识从实践中来,主要是从群众的实践中来:认识回到实践中去,也主要是回到群众的实践中去。“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认识路线与“群众一领导一群众”的群众路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党和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领导者提出的主意办法,究竟对不对、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身处实践活动第一线的人民群众最有深切的体验和感受.最有发言权.他们所提供的信息的可信度也更高。这种在人的亲身实践中直接获得的经验即实践经验就成为人们认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人的经验虽然对认识和实践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不是代替实践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A表述错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作为具体的认识主体获得知识的两种途径来说,两者都是必要的,很难说哪一个比另一个更重要,故排除B。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现象,故排除C。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Izs4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