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计算机
在计算机中,最适合进行数字加减运算的数字编码是(2)。
在计算机中,最适合进行数字加减运算的数字编码是(2)。
admin
2009-02-15
83
问题
在计算机中,最适合进行数字加减运算的数字编码是(2)。
选项
A、原码
B、反码
C、补码
D、移码
答案
C
解析
进行原码加减运算时,操作数与运算结果均用原码表示。由于原码做加减运算时符号位要单独处理,使得运算较复杂,所以在计算机中很少被采用。为了简化运算方法,常采用补码表示法,以便符号位也能作为数值的一部分参与运算。补码加法的运算法则是:和的补码等于补码求和。补码减法的运算法则是:差的补码等于被减数的补码加上减数取负后的补码。负数补码表示的实质是将负数映射到正数域,所以可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在补码加减运算中,符号位和数值位一样参加运算,无须做特殊处理。因此,多数计算机都采用补码加减运算法。移码(又称为增码)最适合表示浮点数的阶码。移码的符号位,用1表示正号,用0表示负号,求法是把其补码的符号位直接取反即可。可见,正数的移码大于负数的移码,利用这一特点,移码被广泛用来表示浮点数阶码的数字编码,从而只比较阶码的大小就可以实现真值大小的比较。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J8tZ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网络管理员上午基础知识考试题库软考初级分类
0
网络管理员上午基础知识考试
软考初级
相关试题推荐
(1)是操作系统中可以并发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核心调度及资源分配的最小单位,它由(2)组成,它与程序的重要区别之一是(3)。在SMP系统中,操作系统还提供了(4)机制,它是(5)的最小单位。
已知一个线性表(38,25,74,63,52,48),假定采用散列函数h(key)=key%7计算散列地址,并散列存储在散列表A[0,…,6]中,若采用线性探测方法解决冲突,则在该散列表上进行等概率成功查找的平均查找长度为(27)。
现有四级指令流水线,分别完成取指、取数、运算和传送结果四步操作。若完成上述操作的时间依次为9ns、10ns、6ns、8ns,则流水线的操作周期应设计为______。
下面关于编程语言的各种说法中,()是不正确的。
ICMP协议属于因特网中的_______协议,ICMP协议数据单元封装在_______中传送。(68)
(43)是一种很强的“拥有”关系,“部分”和“整体”的生命周期通常一样。整体对象完全支配其组成部分,包括它们的创建和销毁等;(44)同样表示“拥有”关系,但有时候“部分”对象可以在不同的“整体”对象之间共享,并且“部分”对象的生命周期也可以与“整体”对象不
某计算机系统中有一个CPU、一台输入设备和一台输出设备,假设系统中有三个作业T1、T2和T3,系统采用优先级调度,且T1的优先级>T2的优先级>T3的优先级。若每个作业具有三个程序段:输入Ii、计算Ci和输出P.(i=1,2,3),执行顺序为Ii、Ci、P
若某整数的16位补码为FFFFH(H表示十六进制),则该数的十进制值为(20)。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CPU需要将指令从内存中取出并加以分析和执行。CPU依据_____________来区分在内存中以二进制编码形式存放的指令和数据。
某二进制无符号数11101010,转换为三位非压缩BCD数,按百位、十位和个位的顺序表示,应为(11)。
随机试题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
简述一般患者入院时护士的职责。
女孩,7岁,因浮肿、尿少3~4天入院。体检:眼睑浮肿。尿检:蛋白(+),红细胞(++)。血压140/100mmHg。可能诊断为
乙酰胆碱释放后作用消失主要方式是
以下建设项目用地不属于城乡规划所确定的,禁止擅自改变用途的用地类别的是( )。
企业收回某公司所欠现金货款,应借记“库存现金”。()
关于工资率对个人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的陈述,正确的是()。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下面小题。2013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2758.8万公顷,与2012年基本持平;全国冬小麦播种面积224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2%。11个夏粮主产省(区)夏粮播种面积增加4.1万公顷,其中,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新疆6
活动产品分析属于()。
请在“答题”菜单下选择“字处理”命令,然后按照题目要求再打开相应的命令,完成下面的内容,具体要求如下:注意:下面出现的所有文件都必须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1)将标题段(“GDP与GNP的区别”)文字设置为三号红色黑体、字符间距加宽6磅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