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认识错误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1年试卷二第53题)

admin2015-05-08  22

问题 关于认识错误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1年试卷二第53题)

选项 A、甲为使被害人溺死而将被害人推入井中,但井中没有水,被害人被摔死。这是方法错误,甲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B、乙准备使被害人吃安眠药熟睡后将其勒死,但未待实施勒杀行为,被害人因吃了乙投放的安眠药死亡。这是构成要件提前实现,乙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C、丙打算将含有毒药的巧克力寄给王某,但因写错地址而寄给了汪某,汪某吃后死亡。这既不是对象错误,也不是方法错误,丙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D、丁误将生父当作仇人杀害。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都认为丁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答案A,C

解析 选项A不是方法错误。方法错误也称打击错误,是指由于行为本身的差误,导致行为人所欲攻击的对象与实际受害的对象不一致的情形。本案显然不是这种情形。本案是因果关系的错误中的狭义的因果关系的错误。因果关系的错误,是指侵害的对象没有错误,但造成侵害的因果关系的发展过程与行为人所预想的发展过程不一致,以及侵害结果推后或者提前发生的情况。因果关系的错误主要有三种情况:狭义的因果关系的错误、事前故意与构成要件的提前实现。
    狭义的因果关系的错误,是指结果的发生不是按照行为人对因果关系的发展所预见的进程来实现的情况。选项A正是这种情况,所以本案是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由于这种认识错误不影响犯罪既遂(法律原理参见“陷阱点拨”),所以甲仍然构成故意杀人既遂。
    选项B是因果关系的错误中的构成要件的提前实现(也称犯罪结果的提前实现)。要认定这种行为是否成立故意犯罪既遂,关键看该行为是否进入实行阶段、属于实行行为,如果进入实行阶段,则该实害结果就属于既遂结果;如果没有进入实行阶段,则就故意犯罪而言,只能成立犯罪预备。投放安眠药的行为是一个直接的杀人行为,乙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本题2008年试卷二第3题考过。
    选项C中,丙并没有认错人,所以他这种错误不是对象错误。这是打击错误,即方法错误。这和对着仇人王某开枪,但击中了王某旁边的李某是一样的。根据法定符合说,丙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
    很多考生认为D选项是错误的。因为根据具体符合说,丁应当是对其父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对仇人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但是,《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里还有一句话,很多考生没看到:“但现在的具体符合说论者也都认为,这种对象错误并不重要,因而不影响故意犯罪既遂的成立。所以,就这种对象错误而言,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的结论完全相同。”只有在打击错误时,二者才有区别。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
    陷阱点拨:刑法上的认识错误一直是司法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从近年的题目来看,这部分题目的难度有增加的趋势。
    首先,题目提示我们要掌握基本概念,如对象错误、打击错误、方法错误、构成要件的提前实现等。
    其次,要从法律原理上理解相关的学说。例如杀错人时之所以采用法定符合说,是因为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罪是为了保护每个人的生命权,而不是某个具体的人的生命权,所以故意杀谁都是故意杀人。
    最后,要解决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问题,关键要明确故意的成立所要求的对因果关系的认识,是一种什么程度的认识。根据通说,只要行为人对因果关系的基本部分有认识即可,而不要求对因果关系发展的具体样态有明确认识。所以,行为人对因果关系发展的具体样态的认识错误,不影响故意犯罪既遂的成立。换言之,指向同一结果的因果关系发展过程的错误,在犯罪构成的评价上并不重要,因为既然行为人具有实现同一结果的故意。现实所发生的结果与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也具有因果关系,就必须肯定行为人对现实所产生的结果具有故意,因而成立故意犯罪既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JHNy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