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admin2015-12-12  21

问题 述评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选项

答案(1)论教育的本质 ①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是以本能为核心的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机能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以此为基础,杜威提出了著名的“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原则。杜威批判传统教育不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压抑儿童的个性置儿童于被动地位,主张教育要重视儿童自身的能力和主动精神,阐明了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地位。 ②教育即生活。从教育即生长出发,杜威又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这一角度提出教育的本质即是生活。在杜威看来,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他认为必须把教育与儿童的眼前生活融为一体,教儿童学会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 ③学校即社会。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又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教育原则——“学校即社会”。“学校即社会”意在使学校生活成为一个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一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的社会。而要将此落于实处,就必须改革学校课程。将代表社会生活的活动性课程引人学校,是将学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基本保证。从“教育即生活”到“学校即社会”再到课程的变革(“从做中学”)是层层递进的。 杜威之所以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是因为他坚信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认为社会的改造要依靠教育的改造,教育改造之所以必要,是因为要给社会生活的变革以充分的和明显的影响。杜威的这些观点在当时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的情况下,有利于使教育参与生活,是有积极意义的。 ④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 杜威强调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地活动、积极地思维并注意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但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带有盲目摸索性质的做的基础上,这是不科学的不符合教学规律。 (2)教育的目的 ①教育无目的与教育即生长。基于教育即生长、生活,即经验不断改造的理论,杜威提出,教育是一种过程,除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是没有目的的。他认为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即“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而由社会、政治需要所决定的教育目标则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杜威指责这是一种外在的、虚伪的目的。 ②教育的社会性目的是民主,为社会服务,为民主制度完善服务。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改良和进步的基本方法。在民主社会中,个人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统一的。只强调教育过程而抛开社会影响来讲教育目的,这是片面的。杜威认为要完成教育在社会变革中的使命,就必须培养青少年能够维持民主主义社会,能够管理国家,具有制造、生产的真实本领,这就反映了杜威关于教育目的理论相矛盾的一面。 (3)课程与教材 ①教材心理化。杜威强烈反对传统教育所使用的同时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和教材,他认为传统课程在智育方面极度贫乏,教材中充斥着许多呆板而枯燥无味的东西。他提出“教材心理化”,要求把各门学科的教材或知识各部分恢复到它所抽象出来之前的原来的经验,就是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即直接经验化;之后再把直接经验组织化,从而形成能提 给有技能的、成熟的人的教材形式。认为儿童获取知识应当估计儿童的心理水平,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让儿童从做中学。 ②从做中学。对于教学和课程,杜威的基本原则是“从做中学”,传统教材与教法脱离儿童本身的需要,不考虑儿童个人的生活与经验。应为学生“设备相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在“做”中习得经验,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杜威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杜威并不把个人直接经验与人类间接经验对立起来,他并不反对间接经验本身,反对的是传统教育中那种不顾儿童接受能力的直接灌输、生吞活剥式的获得间接经验的方式。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使儿童最终获得较系统的知识而同时又能在学习过程中顾及儿童的心理水平。他主张以“教材心理化”来解决此问题。 杜威课程理论的不足:①他的活动性课程似乎不能代表社会生活(尤其是现代工业生活)的基本类型;②这科目不一定能最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兴趣;③并非所有的系统知识都可还原为直接经验;④组织原则的贯彻存在困难。 杜威的这些观点在当时学校课程严重脱离社会实际和儿童身心发展的条件的情况下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它将传统的学科课程一概否定,仅仅满足于活动课程和个人的经验,这是不科学的,此种方法最终导致了美国教育质量的落后。 (4)思维与教学方去 在思维方法上亿扒倡反省思维: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杜威非常重视学校对学生优良思维习惯的培养,他认为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杜威提出了思维的五步骤:感觉暗示;明确问题;提出解决假设;推断结果;检验假设。在此基础上,杜威把思维的五个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展开,形成了教学的五个步骤:第一,设置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第四,系统地展开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通过应用来检验所形成的观念,使这个观念意义明确,并且让学生自己发现它们是否有效。杜威倡导科学思维方法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认为科学思维的方法是革除社会弊端、实现社会理想的最重要手段。科学思维的方法反对因循守旧,反对任何外部的权威,强调创造和验证,与民主主义是相通的。 杜威强调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的活动、积极的思维,并注意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这是很有见地的,为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但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带有盲目、摸索性的“做”的基础上这是不科学的、不符合教学规律。 (5)论道德教育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提出了新个人主义:①新个人主义强调人与人之间内合作而不是无情的竞争,落实到教育上,杜威则特别强调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要求学校为一个真正的合作社会造就公民;②新个人主义重视理智的作用。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育出这样一种人——时代的新人,这种人不会因追逐个人私利而不顾公利,也并不头脑僵化、固守成规而对变动不居的社会熟视无睹。 关于道德教育得途径和方法,杜威认为应在社会中进行,要求学校、教材、教法皆渗透社会精神,把学校的现实生活、教材和方法称为“学校德育的三位一体”。在方法方面他主要抓学生的感情反应,培养学生趋善避恶的内在要求。这些思想,对改进当今的德育工作,有借鉴意义。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JMED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