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社会化的理论及其观点是什么?(华中农大2010年研)
社会化的理论及其观点是什么?(华中农大2010年研)
admin
2018-10-30
50
问题
社会化的理论及其观点是什么?(华中农大2010年研)
选项
答案
社会化的理论及其观点主要有: (1)“镜中我”理论及其观点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认为,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他将自我意识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①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②在做出行为之后,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③我们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做出下一步反应。 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 (2)“角色扮演”理论及其观点 米德是社会学中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自我意识是随着符号使用能力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人出生之初是没有自我意识的,随着符号使用能力的提高,人开始将“我”作为一个符号,作为一个对象来加以思考,这时,自我意识就开始产生了。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两个部分。“主我”是自发的、能动的,为自我和人格的发展提供动力;“客我”是内化了的社会要求和期待,是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我”与“客我”是相互建构的。自我的发展过程就是“主我”与“客我”之间的一个连续不断的互动过程。 米德认为,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即学会理解他人对于角色的期待,并按照这种期待从事角色行为的能力。社会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模仿阶段(imitation stage)、嬉戏阶段(play stage)和博弈阶段(game stage)。社会化过程是一个从只能扮演有限的、特定的角色到能够扮演普通的“一般化他人”的角色的演进过程。 (3)精神分析理论及其观点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无意识”驱动的。他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在三者中,自我和超我属于意识层次,本我属于潜意识层次,后者长期处于前者的压抑和控制之下,处于无意识状态。 ①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隐秘的部分,其基本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冲动,遵循的是快乐原则。 ②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服从现实的一部分,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③超我是从自我中分离出来的,是人格结构中的最高部分,遵循的是完美原则。 在人格发展过程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如能和谐一致,那么人格发展过程将会是正常的;如果三者失衡甚至长期冲突,人格发育将会非常困难,甚至出现某些心理疾病。 弗洛伊德把人格发展过程分为五个时期,即口腔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7岁至青春期)、两性期(青春期以后)。他认为,前三个时期对一生人格的发展至为重要,一生人格在这三个时期即已基本确定下来。这三个时期的基本需求,特别是性欲的满足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以后人格健康与否。弗洛伊德的理论由于过分强调性欲的作用而被称为“泛性论”观点,他也因此而受到广泛批评,但他对无意识的发现和早期社会化的强调也深受重视。 (4)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及其观点 埃里克森对弗洛伊德的理论做了修正。他不同意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观点以及人格在四五岁时既已基本完成的观点,认为社会文化对于人格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并且人格的发展贯穿人的一生。他认为,人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会遇到某种心理问题,都要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特定社会要求做出反应。如果个人能成功地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积极的反应;如果个人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出现“认同危机”,给以后的社会化过程留下隐患。根据个体在各个时期的典型心理反应,埃里克森将社会化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时期,0~1岁);自主与羞怯、怀疑(幼儿时期,2~3岁);主动与内疚(学前时期,4~5岁);勤奋与自卑感(学龄时期,6~11岁);认同与角色混淆(青少年期);亲密与孤独感(青年期或成年早期);关注后代与关注自我(中年期或成年期);完善与绝望(成熟期或老年期)。 (5)生命历程理论及其观点 ①基本思想。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看作是更大的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的产物。该理论创造的一系列概念工具和分析方法,使研究不再停留在假设阶段,从而使自己与其他微观社会学视角区分开来。 ②基本分析范式。就是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理解为一个由多个生命事件构成的序列。. ③研究的基本主题。生命事件发生的轨迹,亦即先后次序,以及生命事件之间的过渡关系。 ④生命历程理论在考察宏观的社会结构与个体的生命历程之间的关系时,应注意以下四个要点: a.生命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对人的生命历程有重大影响,生活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生命会面临不同的社会景观。时间和空间规定了不同生命所拥有的生活机会、权力和回报。 b.生命的相关性。生命与生命之间是相关的,生命历程与生命历程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生命的相关性,要求考察不同生命历程之间的互动关系。 c.生命的时间安排。生命的时间安排是指一个社会对个体生命历程中特定角色和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和后果的期望。生命的时间安排描述的是个体的生命历程与整个社会期待之间的相互关系。 d.人的能动性。个体的能动性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也有很大作用,因此也是生命历程分析中不可缺少的方面。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JZs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社会工作硕士(社会工作原理)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社会工作硕士(社会工作原理)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大学生在大学里要学习很多知识,小王是一名大学生,所以他学习了很多的知识。以下哪项论证中的推理错误与上述论证中的最为相似?
可能有的人喜欢吃甜食。以下哪项断定的含义,与上述断定最为接近?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卡路里的日需求量逐渐减少,而对维生素的需求却日趋增多。因此,为了摄取足够的维生素,老年人应当服用一些补充维生素的保健品,或者应当注意比年轻时食用更多的含有维生素的食物。为了对上述断定做出评价,回答以下哪个问题最为重要?
语言不能生产物质财富,如果语言能够生产物质财富,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会成为世界上的富翁了。下面哪项论证在方式上与上述论证最类似?
张林是奇美公司的总经理,潘洪是奇美公司的财务主管。奇美公司每年生产的紫水晶占全世界紫水晶产品的2%。潘洪希望公司通过增加产量使公司利润增加。张林认为:增加产量将会导致全球紫水晶价格下降,反而会导致利润减少。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张林的逻辑推断中的漏洞?
某网络公司通过问卷对登录“心理医生之窗”网站心理帮助的人群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持续登录“心理医生之窗”网站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人群中,46%声称与“心理医生之窗”网站的沟通与交流使他们心情变得好多了。因此,更长时间登录“心理医生之窗”网站比短期登录会更有效改
因某种原因,甲乙两人现面临A、B两种方案的选择。如果两人都选择A方案,则甲得到5个单位利益,而乙得到2个单位利益;如果甲选择A方案,乙选择B方案,则甲、乙均得到4个单位利益;如果甲选择B方案,乙选择A方案,则甲得到6个单位利益,乙得到1个单位利益;如果甲、
赵明、钱红、孙杰三人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录取。他们分别被哪个学校录取的,同学们各自作了猜测。同学A猜:“赵明被清华大学录取,孙杰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同学B猜:“赵明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钱红被清华大学录取。”同学C猜:“赵明被北京大学录取,孙
今年所有向甲大学申请奖学金的学生同时也向乙大学申请奖学金。甲、乙两个大学各同意给予半数的申请者每人一个全奖。因此,所有这些申请者就都获得了一份全奖。上述推论基于以下哪项假设?
2004年9月12日,法国里昂信贷银行面对其他银行的询价,报出的加拿大元的汇价为USD1=CAD1.1793,该汇率标价法为()。
随机试题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产生房水的是()
浅龋与轻度釉质发育不全的鉴别要点中,除外的是
下列流水施工参数中,属于工艺参数的是()。
下列有关建设工程项目结构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成本控制的功能不包括()。
校对:印刷:出版
设某种零件的长度L~N(18,4),从一大批这种零件中随机取出10件,求这10件中长度在16~22之间的零件数X的概率分布、数学期望和方差.
Mothersinterferewiththeirchildren’slivesevenmorethanmostoffspringrealize.Thattheynagabouteatinghabitsiswellk
Thegraphbelowshowssalesfortwocompaniesbetween1998-2002.Usinginformationfromthegraph,writeashortreportdescrib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