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2001年3月15日,北京大学教授于希贤来到抚仙湖,并组织考察组乘坐潜水器潜入湖底。他们利用声纳技术在水深15m处发现第一个目标。有一堵石墙,石料大小不一,每个石块上至少有一面到两面是平整的,带有人工加工过的痕迹。从声纳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2001年3月15日,北京大学教授于希贤来到抚仙湖,并组织考察组乘坐潜水器潜入湖底。他们利用声纳技术在水深15m处发现第一个目标。有一堵石墙,石料大小不一,每个石块上至少有一面到两面是平整的,带有人工加工过的痕迹。从声纳
admin
2014-12-08
48
问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2001年3月15日,北京大学教授于希贤来到抚仙湖,并组织考察组乘坐潜水器潜入湖底。他们利用声纳技术在水深15m处发现第一个目标。有一堵石墙,石料大小不一,每个石块上至少有一面到两面是平整的,带有人工加工过的痕迹。从声纳图上可以看到,该建筑区还具有中轴线和类似普通城市里的“一般居民居住区”。从建筑特点看,它们带有明显的当地黎族的古代建筑风格。
没有多久,声纳图上又发现新的目标
。潜水器掉头搜寻,发现了一大片呈正南北向建造的建筑群落。群落不大,但石料加工更精细。石料三面都有加工的痕迹,十分平整精细,另外所有散落的石块都是有序排列的。这一区域还有数米宽的南北向石板大道。从这些可以看出,那个时代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于教授推测,这里可能是古城的“富人区”。绕过石质城墙后,便是所谓的“贫民区”。
于教授说,通过对湖周围地区地理地质环境的考察和比较,可以肯定这座古城是在一次巨大的自然灾害中陷落湖底的。该建筑群依山傍水,位于小江断裂带西支的深断裂带上。公元110年东汉时期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次大地震。于教授还说,尽管古城的年代还需要进一步确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抚仙湖底确实有一座陷落的古滇时期建筑群落,且已经初具城市功能,因为具有不同级别的建筑群是判断能否构成城市的重要指标。该遗址面积有2.4km
2
,比世界著名的“庞贝古城”还要大。由于水下考察时没有发现任何动植物残骸及陶瓷、砖瓦的残片,这给探测年代带来了相当的困难,但从水下建筑群石料的打制方式来看,湖中古城与滇中发现的长城颇为相似,应与其处于同一时代,即距今约两千年。
选项
A、所谓的一般居民区
B、所谓的贫民区
C、所谓的富人区
D、数米宽的南北向石板大道
答案
C
解析
“发现新的目标”后,文章接着写“潜水器掉头搜寻,发现了一大片呈正南北向建造的建筑群落”,于教授推测,这个建筑群落可能是古城的“富人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JhK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GCT工程硕士(语文)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GCT工程硕士(语文)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本文的作者是:给本文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
本文的作者是:故事发生的时间段是:
以下对“深环境论”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根据全文信息,以下分析正确的一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这首诗中的“愁”是指,______。
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我自横刀仰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______诗句。
对第二段中“成见”在文中的具体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一些学者认为“第六感觉可能就藏在鼻腔里”,他们判断依据正确的一项是()。①人体会散发信息素。②动物的鼻腔中有两个感受通道。③人的鼻腔中有细胞嗅觉感受
包括一些海洋学科普作家在内的几乎每个人都认为,在大海深处的巨大压力之下,人体会被压扁。实际上,情况似乎并非如此。由于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本身也是由水组成的,而水一—一用牛津大学弗朗西丝·阿什克罗夫特的话来说一一“__”,因此人体仍会保持与周围的水一样的压力。不
随机试题
开放式问卷
《苦恼》的主旨是()
Thenewly______methodhasbroughtgreateconomicbenefits.
关节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不包括()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不包括
[2006年,第42题]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常数k的说法正确的是()
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是( )。
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被称为“教育机智”,这主要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请依据以下给出的上联,联系已学过的课文《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或课外读物中的任意一篇对出下联。上联:岳阳楼壮美雄奇,范仲淹抒写忧乐。下联:________,________。
下列哪项没有运用热胀冷缩原理?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