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34条规定:“合同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从法的规范作用看,该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34条规定:“合同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从法的规范作用看,该项
admin
2015-09-19
51
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34条规定:“合同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从法的规范作用看,该项规定属于下列哪一情况?( )
选项
A、个别指引
B、确定的指引
C、有选择的指引
D、非规范性指引
答案
C
解析
法的作用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根据行为的不同主体,法的规范作用可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五种作用。法的指引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法的指引作用分为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确定的指引是指人们必须根据法律规范的指引而行为。从立法的意图来说,确定的指引的目的是防止人们做出违反法律指引的行为,有选择的指引的目的一般是鼓励人们,至少是容许人们从事法律所指示的行为。
从社会的角度看,对人的行为的指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个别指引(或称个别调整),即通过一个具体的指示就具体的人和情况的指引;另一种是规范性指引(或称规范性调整),即通过一般的规则就同类的人或情况的指引。
有选择的指引是法容许人们自行决定是否这样行为,主体行为有选择余地。选项C正确。个别指引是通过具体的指示对具体的人或情况的指引,选项A显然错误。确定的指引是“必须”根据法而行为,重在“必须”,主体没有选择的余地,选项B同样错误。非规范指引是规范指引的对立面,题干的中心内容是法律(规定)规范,因此选项D错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JsA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山东省某市移动通信公司将办理业务过程中依法定程序收集起来的客户个人信息,非法泄露并卖给其他单位,并依此信息发送垃圾短信,从中非法获利。对此判断正确的有:
全国人大于2004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主要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个体户杨某长期拖欠税款。1999年3月7日,税务干部刘某等二人到其店中要求补缴税款。杨某拒不听从刘某的说服教育。在刘某等依法要将其店中货物实施扣押时,杨某大打出手,刘要等人被迫离去。杨某的行为构成______。
张某盗窃价值15000元的财物后逃到外地,因害怕从重处罚,就向原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写了一封信,如实地交代了自己的罪行和赃物藏匿地点,张某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逮捕。张某的行为属于:
以下关于犯罪主观心理状态的说法,错误的有:
张某盗窃文物一案涉及到如下一些证据,其中哪些属于书证?
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入户抢劫”的是()。
丰润公司在与联华公司的交易中获得金额为420万元的汇票一张,付款人为宏大公司。在丰润公司请求承兑时,宏大公司在汇票上签注:“承兑。联华公司款到后支付。”以下关于宏大公司的付款责任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某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决定由城建规划局统一行使几个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处罚权,但下列哪一项职权不能由城建规划局行使?( )
关于公证员,下列不正确的是哪一或哪些选项?()
随机试题
关于高渗性脱水错误的是( )。
A.降低咬合B.正畸牵引术C.药物脱敏D.覆盖义齿修复E.夹板固定根折发生在根尖1/3时,在许多情况下只需
初产妇,宫口开全1.5小时,胎头已达盆底,持续性横左枕位。处理应是
适用于原油、汽油、溶剂油、重整原料油以及需要控制蒸发损失及大气污染、控制放出不良气体、有着火危险的产品储存的储罐是()。
测量工作检核的内容分为()。
()是指因公司及员工违反法律法规、基金合同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等而导致公司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导游员在导游讲解时提出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但故意引而不发,激起游客急于知道答案的欲望,使其产生悬念的方法即为制造悬念法,俗称“吊胃口、卖关子”。()
简述案例分析法的概念和特点。
行政处罚适用于有违法失职行为的国家公务员。()
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针,使收入分配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促进()。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