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组成。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

admin2017-12-13  22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组成。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入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制造业是指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根据最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制造业属于门类C,共分为31个大类,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作;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最重要的物质保障,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制造业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很重要。整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运行与发展都离不开制造业。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从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历史进程来看,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基础。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美国学者沃麦克在其《改变世界的机器》的开篇就说:“一个国家要生活得好,首先必须生产得好。”这句话深刻地表达出制造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的程度对这个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载体。中国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必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使之达到世界最先进、最发达的水平。制造业是科学技术的实践载体,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制造业的发展。没有制造业,科学技术就无法存在与创新。科学技术一旦转化为生产力,将极大地提高制造业水平。中国必须重视发展先进科学技术,实施科技强国战略,使科技水平达到或超越发达国家,才能成为世界工业化强国。
    2.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制造业发展快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制造业发展速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制造业增长率快于世界平均增长水平,使制造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水平与规模不断扩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198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只占到全球的1.4%,为美国的1/15,世界排名未进入前十名;到201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210689亿元,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20.8%,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名不虚传的制造大国之一。工业体系齐全、产值相对高,经过60多年的风雨征程,中国制造已经硕果累累,工业结构由门类单一到门类多样化、由低级制造向中高端制造开始发展,建立了具有一定技术水平、门类齐全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进入21世纪,大量的制造业向内地转移,制造业开始多元化平衡分布,显著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合理化分布和工业体系的完整。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标志着中国制造不断强大并走向世界,代表着中国企业与国际社会的深度接轨和融合。伴随着一大批制造企业开始走向世界,塑造了中国制造新形象。以中国高铁为代表,高铁从引进来到走向世界的时间不到5年,其技术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制造业已经走向世界,对世界制造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制造业发展仍然存在一系列严重问题。纵观世界制造强国历史,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目前,发达国家拥有全世界86%的研发费用投入、90%的科技发明专利。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增加值虽然已经居世界首位,但是由于在制造技术的发展上存在着重引进轻创新的思想,直接依靠外国先进技术进口,缺乏具有强大世界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并且由于技术创新机制和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导致缺乏先进技术和知识产权。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面对国际制造业的转移中,中国制造企业大量引进的是劳动密集型的来料加工和资源密集型高耗能工业体系,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并没有实际转移进来,这归结到底在于制造业内部自主创新力度弱、核心技术少,特别是创新人才不足等问题。另外,企业不能主导技术创新,缺乏产业技术创新之间的配合也是重要原因。
    我国产业结构虽然从“十五大"以来进行了调整并有很大改善,但是整体上产业结构还是存在严重不合理,中国制造业主要以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为主,缺乏技术密集型产业,导致制造业发展比较缓慢。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靠技术密集型产业,但中国中低端产业领域竞争激烈,先进技术产业严重落后。虽然许多产品都是中国生产的,但是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和品牌,利润大都被处于产业链高端的发达国家拿走了。另外,制造业企业不能很好地完成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整个过程,缺乏相应的资金和技术人才,基本处于仿制、委托代工的低级阶段,不能形成自主创新的制造方式,甚至有些先进技术还要不断地重复引进。
    按照福布斯杂志发布的“全球税务负担指数报告",中国税负指数排在世界第二,这样的税负结果只能造成竭泽而渔、国富民弱的结果。相关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企业的平均税负在40%以上,其中增值税就占到10%左右。企业规模越大,税负比例越低;企业规模越小,税负比例越高,使许多中小制造企业发展举步维艰,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到研发和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企业基本位于产业价值链的最下游,依靠廉价的土地、劳动力成本进行来料加工、来样加工、制造与组装等低级生产方式在国际产业转移中获取利益。随着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等一系列内外部原因,中国制造业受到严重威胁和冲击,所获取的利润越来越少。
    中国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30多年,成功打造了制造业大国,但没有注重品牌形象的建立。品牌形象是一个企业走向世界的标志,中国制造业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形象。中国制造企业只注重效益和规模,而西方发达国家恰好重视打造自己的品牌,然后把其品牌外包出去,通过品牌效应获利。国际知名的中国品牌只有海尔、格力、华为等屈指可数的企业,许多企业只是国际知名品牌的加工厂,缺少像三星、西门子公司这样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企业。中国制造要走向世界,必须拥有自己的国际品牌形象。
    3.中国制造四面楚歌,后有追兵,前有堵截。这是曾给整个民族带来自信和光荣的中国制造在全球的真实处境。
    2010年,世界制造业迎来新的王者。当年世界制造业总产出达到10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略高于美国的19.4%。此前,制造业世界第一的“宝座”由美国从1895年一直保持到2009年。中国114年后的加冕,是其改革开放33年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但这个“国王”从加冕那一天起就陷入深沉忧患。
    过去,中国制造之所以崛起,是靠着中国人民勤劳勇敢、超时劳动塑造的核心竞争力,即以劳动要素价格低廉形成的全球无以伦比的比较优势。目前,随着外贸形势遭遇严峻挑战,内需启动缺乏真正基础,这一比较优势日渐暗淡。
    遭遇金融危机的西方国家迫于国内经济增长乏力,缺乏摆脱经济危机的引擎,尤其是受困于巨大的就业压力,开始了一次强势回归——再工业化。部分美国企业从中国“回流”到美国,首次出现贸易逆差的日本也出台激励措施,避免产业“空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
    入世以来,“中国制造”成为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攻击的头号目标。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与此同时,随着周边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其开始成为“承接转移”的生力军,对传统中国制造完成釜底抽薪。
    但这些都不是中国制造最凶恶的敌人。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曾指出,“中国制造”面临资源环境和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产业利润率明显偏低,甚至有“去制造业”或“去工业化”的恶性循环倾向。长期以来,处于世界产业链最低端的中国制造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靠传统比较优势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形成了巨大生存惯性,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压力面前无力完成自身科技管理创新,走向破产倒闭边缘。
    专家指出,目前中国制造在关键生产环节与核心部件上技术落后,装备水平低。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电力、煤炭、建材等15个行业,技术水平普遍比国际落后5—10年,有的落后20—30年。民间资本在缺乏正当合法出路的情况下,开始了一次逆向流动——去实体化,沦为投机谋取短期利益的炒作大军。从房地产过热到大葱价格疯涨,都能看到其熟悉的身影。要实现突围,就必须尽快全面推动改革,尤其是取消国企无处不在的超国民待遇,按照法治市场经济的要求,完成其市场化改造,并在宏观财税金融政策上为民企创造更公平宽松的发展环境。
    4.我国制造业究竟何去何从?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我们还需要在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方面狠下功夫。我们要走向世界,要想成为制造业强国,首先要走出亚洲。日本作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成功的关键在于制造业的崛起,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韩国的三星依靠技术创新,成功进入世界500强;新加坡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势头强劲,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国的华为、中兴等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联想、海尔的国际化也值得国人惊喜。但是作为这么大一个国家,这么大一个市场,仅有少部分优秀企业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若干企业的崛起。
    创新是企业前进的动力。亚洲制造业论坛秘书长罗军认为,“没有创新,企业就没有活力;没有产业的升级,亚洲制造业就没有办法与欧美抗衡。”他希望通过亚洲制造业论坛,促进亚洲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实现亚洲企业的共同繁荣。他认为,亚洲制造业的崛起,也需要一个氛围,需要一个创新的发展环境,亚洲制造业企业应该联合起来,加强交流与对话,促进沟通与合作,亚洲国家和地区应借助“亚洲制造业论坛”这个平台,加快亚洲工业革命步伐,用团体的智慧,屹立于世界。
    5.“狂购族”是崇洋媚外还是人傻钱多?近年来,中国人到海外疯狂抢购的消息屡见不鲜,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当下,中国“狂购族"在海外显示出来的强大消费能力,让各国媒体频发疑问:中国到底是穷国还是富国?单从海外购物潮来看,中国毫无疑问是富国,据商务部不完全统计,2014年中国境外消费额已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中国人每每从海外回来,都是大包小包满载而归。按说“中国制造”早已风靡全球,出国旅行大可不必如此辛劳疯狂购物,但现实又迫使中国人乐此不疲加入到汹涌的海淘大军中,因为在国内,同类商品要么价格昂贵,要么就是假冒伪劣,让众多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缺乏足够的信心和信任。
    中国制造本来有劳动力的优势及资源的优势,但同样商品的价格却比国外贵很多。中国还不是一个自由市场经济体,对外贸易壁垒也很高。贸易壁垒包括关税、进口限制、换汇限制、外汇政策等,中国对特定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加征消费税,结果导致海外商品不能像在开放国家的市场一样在中国国内正常销售,因而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在海外购物,一些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服饰,在中国的商场卖得很贵,而在美国的商场却只卖出淘宝价!
    一个靠出口创汇迅速崛起的制造业大国,一个拥有14亿人口需求的庞大市场,却生产不出让自己放心的奶粉。这是“中国制造”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也是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反思的问题。中国人到海外疯狂抢购,并不意味着崇洋媚外,也不是什么人傻钱多。中国人也曾坚定不渝地支持国货,可换回来的却是“大头娃娃”“三聚氰胺”以及皮革奶粉等等黑心产品,让“中国制造”一再蒙羞。
    “中国制造”30多年风雨兼程,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中国制造”只是给国际品牌代工,既没有核心技术,也没有知识产权,更没有营销渠道,附加值或者含金量并不高。“中国制造”凭借成本低廉和人口红利等优势,曾经吸引不少外商投资企业,但多年来,中国制造业仍然停留在产业链的最低端,利润微薄,产品技术跟不上市场发展。
    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只有力求技术上的创新,才能抓住“中国制造”的最后一公里。所谓技术创新,在中国已经喊了N多年,但技术创新之路仍然走得十分艰难,学术成果和技术创新并不尽如人意。中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需要充分尊重人才,保护知识产权,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使更多的科研经费真正用于技术创新。
    中国要遏制海外疯狂抢购,还需要政府推出减税让利政策,减税不仅是对企业减税,更要对商品减税,特别是把进口关税和消费税降下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消费者不出国门就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6.过去20年,中国一直以制造大国自居,而不断上涨的人力、材料成本,以及越来越离谱的员工管理难度,正吞噬着中国制造业的美梦,倘若再无法完成升级,中国制造或许也会变得水深火热。
    中国制造,没有上帝?中国制造的核心问题还是基本的品质意识有问题,直接表现就是把消费者不当上帝,甚至直接当成弱势群体,而在面对自己的员工时,就更不会有上帝的感觉了。海尔的张瑞敏曾经用铁锤砸毁了70台有瑕疵的冰箱,在他抡锤之前,依旧有人建议:冰箱有点瑕疵,便宜点卖给中国人吧!这个故事唤醒了海尔人的品质意识,但显然,张瑞敏的锤子没能砸醒更多的制造企业,20年来,我们制造的产品依旧有着“凑合用”的老毛病。
    中国制造把消费者当弱势群体,于是产品质量总是不过关,即便过关,也是那种要求极低的标准;同时,中国制造业也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员工,直接表现就是,把员工看作是机器人。好的企业应该给员工发三份工资,一份是人民币,用来养家糊口;一份是情感,有尊重在里头;还有就是提供给员工的成长平台,帮助他们不断适应新环境、增长新技能。
    产品质量差,导致利润率下降,从而无暇顾及员工收人,更无法投入成本去照顾感情,导致员工归属感下降,拉动离职率走高,新进员工又因技术生疏而生产出不良品,造成恶性循环。面对产品质量和员工管理问题,中国制造可以虚心向德国、日本企业学习。
    谈到产品制造流程的严谨性,我们不得不给邻国日本点个赞。日本制造出来的产品,让本国人民放心,同时也引发了中国人的抢购。中国人为什么去日本抢购马桶圈?这甚至成为了“两会”议题。在“抵制日货”的呼声尚绕梁三日之时,这种抢购热真有点让中国制造脸上挂不住。其实无意崇洋媚外,不得不承认,日本的马桶圈比之国内商品更有竞争力:日本的马桶圈胜在细节,如冲水时的防溅等等人性化功能;对比之下,中国的马桶能顺利把黄白之物顺利冲下去就谢天谢地了。
    除了产品标准之外,中国制造业正面对着越来越多的管理问题:中国制造业一旦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就会不由自主地进行多元化投资,比如做空调的人,去做手机;做手机的,又去做电商。企业如果只是以短期利益为目标,是很难拥有核心技术的;相比之下,德国制造业的掌舵者能始终坚持自己的产品方向,持续沉淀核心工业技术,坚信制造企业能存活下来。另外,德国制造业面对员工的态度也需要中国企业进行反思。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讨厌进工厂、讨厌制造业,多是因看不到前途、收入低,同时又没有技能上的增长;相比之下,德国制造业的雇员数量几年来保持着1.4%的增长率,工人的工资和福利待遇高出美国66%,更重要的是,德国企业能对劳动者持续培训,在增加了员工技能的同时,又降低了企业管理的难度,对于产品品质更是有着巨大的改善。
    7.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接受采访时解释,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推动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的第一步,就是要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多位浙江企业界代表委员。一些代表委员提出,从外因看,中国制造正面临“前后夹击”,一方面,一些东南亚国家凭借比中国更加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了原本在中国的外资企业转移产能;另一方面,欧美国家提出重振制造业,原本在华生产的外资高端制造业纷纷回流发达国家。从自身看,中国制造业也有必须直面的问题:发展多年仍在国际产业链低端徘徊,品牌创造创新能力不够,等等。
    “自2008年经济危机开始,浙江制造业一直处于疲态中。长期以来浙江制造业都以‘代工’模式为主,缺少创新能力。”一些代表委员指出,随着国内人工成本的不断攀升,一些东南亚国家凭借比中国更加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了制造企业的转移。
    从产业结构看,浙江工业是全国最早暴露结构性矛盾并推进结构调整的省份之一。浙江省已成为全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典型。数据显示,目前,浙江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已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5.6%,比2006年提高了5.5个百分点。
    “技术创新不仅促进企业自身发展,还给整个行业和社会带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伴随着产、学、研的合作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在“两会"接受采访时表示。
    “两会”期间,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回答:“我们下一步要继续坚持主业发展,同时,还要寻找机会发展多元化,再继续扩大自己的企业规模。”该集团研发中心主任楼向明告诉记者,制造企业向高端转型是未来工业的发展方向。
    8.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其中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到2045年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三、作答要求
“给定资料8”结尾画线句子提到:《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选项

答案 中国制造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制造业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制造走向了世界。但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自主创新力度弱、核心技术少,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可以说,中国制造四面楚歌,后有追兵,前有堵截。而能否振兴制造业,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飞跃,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一句话,中国制造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制造事关中国制造强国。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富国之根、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只有做强制造业,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 中国制造事关中国国际形象。提到“德国制造”,人们就会想到德国人做事的严谨和一丝不苟;提到“日本制造”,人们就会想到日本制造设计精良,极具性价比优势;提到“美国制造”,人们就会想到技术领先,产品使用安全。而提到“中国制造”,它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却多是“价格低廉、低档质劣、商业信誉差”这些较为负面的印象;谈到国际品牌,我们更是少得可怜。显而易见,产品形象就是国家形象,“中国制造”就是“中国形象"。 中国制造决定中国未来经济。中国既是世界贸易大国,也是贸易顺差大国,但就出口贸易来说,原材料、劳动力密集型,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这是中国出口产品的特点,八亿件衬衫换来一架波音飞机,这是“中国制造”的现实,这样的顺差意义大吗?如此出口产品只能当作权宜之计,长远之计无疑是打造技术密集型产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附加值高的中国品牌。因此可以说,“中国制造”决定着中国未来经济。 中国制造事关中国社会道德。从苏丹红、毒奶粉到瘦肉精,从人们对食品市场的无奈到一些政府机关自行种菜,再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被执行死刑,直至假证、假药、假钞、假合同等,这些现象的背后,无疑是商业道德的沦丧。这些已严重危及整个社会道德,进而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这是事实,而非危言耸听。 总之,中国制造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做强中国制造,才能提高中国国际形象,才能增强中国未来经济,才能提升中国社会道德,才能促进中国社会全面发展,才能增强中国综合国力。因此,肩负历史使命的政府、企业和国人理应齐心协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化改革,锐意进取,为制造强国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K2f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