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8月,在延安枣园毛主席的住所里,主席请漫画家华君武一起吃晚饭,提到了几天前《解放日报》上刊登的华君武的一幅漫画,题目是《1939年所植的树》。这幅画很简单,延河边上有一棵光秃秃的树。“当时南泥湾植树造林,有些树死了。”华君武儿子华方方说,“父亲想

admin2021-06-10  27

问题    1942年8月,在延安枣园毛主席的住所里,主席请漫画家华君武一起吃晚饭,提到了几天前《解放日报》上刊登的华君武的一幅漫画,题目是《1939年所植的树》。这幅画很简单,延河边上有一棵光秃秃的树。“当时南泥湾植树造林,有些树死了。”华君武儿子华方方说,“父亲想表现只种树不养树,树被驴和马啃掉了,但并不是全部都死了,这有些片面。毛主席曾对父亲说:要区别这是局部的还是全局的,是个别的还是一般的。”
    “要辩证地看问题,父亲去延安后,看事物的方法改变了。”华方方说,“比如考虑问题,要留有余地”。很快,华君武又发现了一些问题。他办了一个年画的墙报,农民们都很爱看,但一看到他画的漫画,大家掉头就走。多年后,他重新思考前期的抗战漫画,觉得是有一些问题的。
    首先,画的漫画不是与人为善的,“当时全国都在抗战,民族矛盾很突出,而我却画什么‘一个科长就嫁了?’”
    再有,他学漫画时,一直模仿外国人画漫画的表现方法。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漫画是舶来品,不少漫画家都有一个“洋老师”。华君武早年在报纸上看到一位白俄漫画家萨巴乔的国际时事漫画,就一直学他的夸张画风。但当时的延安是个农民为主的社会,农民没有看过漫画。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华君武听毛主席提到一句话:“要深入到工农兵当中去,学习他们的语言。”他觉得自己开了窍。
    “大众化和民族化,成了父亲后来一直追求的一个目标。”首先是语言,农民的语言跟知识分子的语言不一样。他发现小说《新儿女英雄传》中运用了很多群众的语言,比如“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等,这种语言带有一种深刻的哲理性。
    于是,他开始收集老百姓的语言。其实,华君武从小就喜欢坐在大门口画门前走过的人物,卖菜的小贩甚至是挑木桶的人。早年的生活经验,在抗战漫画的“转变”里,派上了用场。
    华君武这样总结他的抗战漫画:“应当说延安阶段是我的漫画发生变化并向民族化和大众化方向发展的酝酿阶段。”
    从那时起,很多人开始称他为“社会监督员”,他自己说:“我就是改不了狗拿耗子,见了就想咬几口的习性。”
    “我很佩服父亲,我对他说:您当时去延安的选择是对的。”华方方说。
    问题: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漫画家华君武的案例对于当今社会监督员做好监督工作有哪些启示?

选项

答案启示如下:一、辩证地看待问题。看待问题的角度不能太片面,要区别局部和全局、个别和一般,考虑问题留有余地。二、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或建议,虚心接受并改进存在的不足之处。三、加强自我监督。对待工作要学会反恩、善于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改正。四、与人为善。开展工作要注意方式方法,防止激化矛盾。五、深入群众。明确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大众化原则,使用大众化语言,确保群众听得懂。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KKQe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