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抗日战争,中国胜利。从甲午失败到抗战胜利,历史走过了半个世纪。中国当年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为什么能够战胜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国主义、夺取胜利呢?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抗日战争,中国胜利。从甲午失败到抗战胜利,历史走过了半个世纪。中国当年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为什么能够战胜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国主义、夺取胜利呢?
admin
2016-01-29
89
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抗日战争,中国胜利。从甲午失败到抗战胜利,历史走过了半个世纪。中国当年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为什么能够战胜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国主义、夺取胜利呢?
——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2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这一伟大胜利,将永载中华民族史册,永载人类和平史册!
——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结合材料3,说明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选项
答案
经历抗日战争锤炼的中国人民,更加坚定了对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追求。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才能真正实现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主张,代表了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进而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古老的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征程。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KQs4777K
0
考研政治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1今日中国,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的同时,文化力量悄然开枝散叶,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正在成为更为雄厚扎实的“中国软实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大道。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
材料1大革命失败后。在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同时。党内开始滋长一种“左”的急躁情绪。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
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同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其最大的恶果就是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指出,由于党在全国范围内处于政地位,有必要在全党进行一次整风运动,其内容是
材料1江苏南京市有家冠生园食品厂,过去生产的广式月饼以“其形取月之圆,其馅尽味之美”著称,俨然食品生产行业中的“龙头老大”。然而,2001年9月,因使用陈年馅料、霉料制作月饼的劣迹被央视等新闻媒体曝光后,声名狼藉,企业经营状况一路下滑,直至落到破产的境地
“在历史活动中,英雄人物是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剧中人”,这是
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评述以下论断:“在历史转折时期,只要充分认识历史的必由之路和自己的历史责任,作出正确的选择,就可以在历史进程中大有作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
“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毛泽东提出这一警告是在()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是
随机试题
Theexhibitioncentre
关于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表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具体实施者是()。
在账务处理系统进行科目设置时,设置的会计科目代码()。
下列诗句楹联描写岳王庙的有()。
地方党委对公安工作决策领导的内容有()。
下列内容不属于英国亨利二世改革内容的是()。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内容单位。()
()责任保险()个人财产保险()雇主责任保险()终身人寿保险
Comparisonsweredrawnbetweenthedevelopmentoftelevisioninthe20thcenturyandthediffusionofprintinginthe15thand1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