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二、给定资料 1.2012年2月2日,记者从北京市妇联获悉,“北京市和谐家庭指标体系”已完成,会上网、藏书量300册以上、常旅游聚餐等成为了新的评选指标。 目前,全北京市约有524.9

admin2012-06-26  31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二、给定资料
    1.2012年2月2日,记者从北京市妇联获悉,“北京市和谐家庭指标体系”已完成,会上网、藏书量300册以上、常旅游聚餐等成为了新的评选指标。
   目前,全北京市约有524.9万户家庭。北京市妇联介绍,“首都五好文明家庭”更名为“首都和谐家庭”后,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200个家庭,“五好家庭”的所有指标全部纳入“和谐家庭”。
   该体系由北京市妇联和北京市社科院联合调研制定,分家庭内部和谐、家庭与社会和谐、家庭与自然和谐三大部分,以及城区版和郊区版。
   城区版标准达27项,每项都有具体的标准描述和对应分值,满分共计100分。标准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无暴力行为;家庭成员关心时事、低碳环保,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此外,评选标准里有一条也令人关注,“家庭成员有社区意识,家庭中至少有1人为社区志愿者或社区义工”。
   北京市妇联计划,2012年宣传动员全市85%的家庭都能参与“和谐家庭”创建行动。
   20世纪50年代,全国妇联倡导并发起了“争创五好家庭”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不少专家指出“五好”标准不能与时俱进。有专家认为,“夫妻和睦”指标剥夺了丧偶、离婚和单亲家庭的参评权利。根据时代发展要求,1996年,“五好家庭”更名为“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指标也与时俱进。10余年后,“首都五好文明家庭”在全国率先更名为“首都和谐家庭”。
   1982年“五好家庭”的标准是:政治思想、生产工作好;家庭和睦、尊敬老人好;教育子女、计划生育好;移风易俗、勤俭持家好;邻里团结、文明礼貌好。
   1996年,“五好家庭”更名为“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标准为:爱国守法,热心公益好;学习进取,爱岗敬业好;男女平等,尊老爱幼好;移风易俗,少生优育好;勤俭持家,保护环境好。
   2009年,“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条件则改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夫妻和睦,孝老爱亲;学习进取,科学教子;邻里融洽,友爱互助;低碳生活,热心公益。
   2.东涌镇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东南部,紧邻南沙开发区。全镇总面积91.66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的共333个村民小组和2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8.0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7.41万人。2010年年底,全镇地区生产总值80亿元,同比增长16.2%;农民人均收入12240元,同比增长11.2%。
   近年来,东涌镇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条主线,突出“惠民”和“发展”两大主题。镇、村两级共投入资金3亿多元开展新农村建设,通过以路灯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光亮工程”、“二次水改”工程、“安居工程”和城乡美化绿化工程等一系列群众看得到摸得着的民生实事,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了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2010年,东涌镇重点围绕“迎亚运、创文明,树新风、促和谐”这条主线,投入2000多万元,全力推进亚运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辖区内4000间窝棚、建筑物的整治、整饰工作,不断深化省市卫生村创建活动;深入治理“六乱”现象,从源头上减少不文明行为。目前全镇共有广东省卫生村5个,广州市卫生村14个,“文明示范村”12个,“双百共建文明村”7个。
   为健全镇级文体设施,东涌镇投入3000多万元,建造了731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镇文化中心大楼,内设多功能厅(影剧院)、会议室、展览室、动漫棋艺幼儿活动室、美术书画创作室、练琴室、多功能报刊阅览室等15个功能室。在率先实现村级文化室100%全覆盖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文化“一村一品”,以粤曲乐社、外来工乐队、群众舞蹈队、青年合唱团等本土特色文化队伍为主体,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如周末广场音乐会、私伙局、“四进社区”文艺汇演、送戏下乡、体育竞赛活动、农家书屋等系列文体活动,多次精心组队参加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和区“莲花杯”龙舟赛并取得佳绩,并成功举办东涌镇第一届运动会,大大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带动群众在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中陶冶情操。
   近几年来,东涌镇提前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率和中小学校园网建成率“两个100%”,高考、中考成绩均名列全区前列;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成功通过“省示范乡镇成人文化学校”评估;2010年以高分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东涌镇还认真落实各类惠民措施,全面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覆盖率分别达99.8%和95.06%,位居全区前列;筹措投入1080万元完善医疗卫生设施,鱼窝头医院防保科大楼,太石、大稳、大简等3个农村社区卫生站如期建成;逐步完善镇村卫生院(站)标准化建设,推动农村卫生机构向社区卫生服务转型;建立东涌镇重大疾病应急救助机制。
   3.2011年10月25日,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正式下发,其核心内容为:各卫视频道在19:30~22:00的黄金时间,每周娱乐节目总数不能超过两档,此外各台必须设一档道德建设类节目,选秀节目数量也将严格受限,各电视台必须在2012年元旦前落实,但央视不在限制之列。
   《意见》要求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节目综合评价体系。《意见》明确提出“三不”,即不得搞节目收视率排名,不得单纯以收视率搞末位淘汰制,不得单纯以收视率排名衡量播出机构和电视节目的优劣。
   此外,对于强化节目监管、加强行业自律、支持社会监督、开展教育培训、表彰优秀节目、加强引进电视节目形态管理等,《意见》中均有相关要求。
   据广电总局收听收看中心统计分析,目前全国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在晚上黄金时间段(19:30~22:00)内播出的娱乐性较强的节目每周总计有126档,主要包括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情感故事类、游戏竞技类、综艺娱乐类、访谈脱口秀类等。不少观众对此很有意见。一是节目形式雷同,造成电视资源浪费。二是不利于节目创新。一些频道不是认真开发新的节目形态,而是照搬境外或其他台创作的节目,形成了“一家创新、多家模仿、观众厌烦”的恶性循环,损害了电视节目原创者的积极性。三是一些节目为了在同种节目中争得关注,不惜降低节目格调,造成不良影响。加强管理就是要避免同类节目跟风抄袭、总量过多、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鼓励创新、创优,为群众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节目服务。
   事实上,2011年可谓广电总局“禁令”频发的一年:2月,发布“控烟令”;4月,提出要限制穿越剧和四大名著翻拍;5月,停播44条电视购物片广告;10月,颁发“限娱令”;11月,颁发“限广令”;而最新消息是,明年1月将禁止各大卫视在黄金档播出穿越、后宫、涉案三种类型的剧。粗算一下,总局2011年度共发出了六道禁令用以规范荧屏,每次“出手”都引起了业界的连锁反应,并引发民众热议。据某著名门户网站的调查结果显示,这六条禁令中的五条都得到了网友支持,与之前“总局一出手,板砖就飞来”的情况形成了反差。
   4.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问题并不是简单指节目类型,也指节目倾向创作问题。广电总局工作人员表示,不能把防止过度娱乐化简单地理解为要限制娱乐节目。
   我国广播电视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工具。在广播电视具有的新闻宣传、舆论引导、文化教育、社会服务和审美娱乐等多重功能中,宣传教育应作为主功能放在首位。虽然不同的节目形态的功能有所侧重,但即使是娱乐节目,也应坚持寓教育、认知、审美于娱乐之中,达到教育引导、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目的。凡是追求娱乐至上,忽视思想内涵,排斥审美追求,拒绝承载社会责任、主流价值的,都应当属于过度娱乐化。
   有些电视节目从主题定位、类型划分上虽然不是娱乐节目,但在节目创作过程中,过多添加了娱乐元素,结果喧宾夺主、娱乐泛滥,冲淡了原有主题,淹没了节目的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比如职场招聘节目本是为群众搭建求职平台、传授职场经验的服务类节目,但有的节目中求职人员的才艺比拼、主持人和嘉宾的插科打诨占据了大量节目时间,使其认知功能、服务功能退居其次,这样的情况就属过度娱乐化。
   看一个节目是不是过度娱乐化,要看其最终传播效果,是主题积极、格调健康,能够振奋精神、愉悦身心,还是以吸引眼球和提高收视率为主要目的,追求浅层次的情感宣泄和快感满足。比如矛盾调解类节目的出现本意是为了解决矛盾,但是有的节目却热衷披露隐私、绯闻,展示阴暗心理,甚至为了制造看点,故意挑起、激化矛盾冲突,最终效果不是化解矛盾、引人向善,而是满足一些人窥私围观、幸灾乐祸的心理,对人们的价值观形成误导,这样的节目也属过度娱乐化。
   目前我国共有上星综合频道34个,此外还有一些少儿、动画、外宣、少数民族语言等上星频道。无论有多少频道,从观众的角度看,最终只能通过一块荧屏收看、一个遥控器选择。如果每晚黄金时间有一半频道都在播出PK选秀、游戏狂欢、家庭冲突等娱乐性较强的节目,必然让观众感到满眼都是娱乐,电视台成了大舞台。单个节目过度娱乐化的问题可能并不严重,但娱乐性较强的节目过于集中时,总量上就会呈现过度娱乐化倾向,就需要加以调控。
   5.2010年3月26日,北京市社科院的一份要报《看一眼》摆放在市领导的案头。
   “建设世界城市,对北京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城市精神是其核心和灵魂。”报告开头的几句话,一下就引起了市委主要领导的关注。
   提炼、培育、宣传、践行北京精神,符合“人文北京”建设题旨,也是文明城市建设的刚性需求。为此,北京市多位领导陆续批示:要提炼北京精神;要尽快组织一次论证,就该议题的必要性、可行性再深入论证一次。
   “要凝聚所有北京人的力量和智慧,就要以北京精神为黏合剂,把全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区域的人凝聚在一起,引导他们心系北京命运,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于北京的城市建设和发展。”第一次论证会上,一位专家的这番言论,获得了一片掌声。
   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一次“无与伦比”的奥运会;2009年,北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庆祝盛典;也正是在这一年,北京的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北京的发展日新月异!下一个目标,正是以更宽广的胸怀、更开放的姿态,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是展示城市形象、引领城市发展的一面旗帜。新的征程上,北京需要这样一面旗帜,这是各界人士的共识。
   多次研讨后,北京市委宣传部于2010年7月底上报了《关于“北京精神”提炼和培育工作情况的报告》:提炼培育“北京精神”十分必要,而且时机已经成熟。很快,北京市委主要领导在报告上批示:“可广泛征求意见。”这座有3000多年历史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第一次开始尝试提炼、表述自己的精神基质和文化内核。
   随后,“北京精神”提炼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又通过会议和书面形式反复征求各区县、各系统意见,进一步丰富了表述语内容,之后又组织专家学者对候选表述语进行认真梳理、推敲、修改,最后才确定了5条候选表述语。五条候选表述语分别是“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正大·包容·和谐·日新”、“纳百川·凝千载·践行首善”、“继古开今·尚德求新”、“包容与梦想”。
   2011年9月16日起至9月25日,北京市民登录网络投票系统和参与报刊选票邮寄的达2929709人。投票的人群中,有老北京,也有来京务工人员;有专家学者,也有长住北京的外国友人。每一个人都怀着对北京的喜爱,投下了自己负责任的一票。
   朝阳区平乐园小区的崔希通在投票的同时,用描红宣纸写下了自己的一条“心语”,送到工作人员手中。在东城区交道口街道,来自各个社区的近百名居民,先花一个小时细细读完报纸上的5条候选语释义,又讨论了半个小时,才开始投票。菊儿胡同的72岁居民张凤英选了第一条,她说:“北京是国家的政治中心,北京人首先要讲的就应该是‘爱国’。”
   离休干部、海淀区委党校原党委书记李林,是一名1949年参加解放北平的老革命。投票前他特地开了个家庭会议,10岁的孙女告诉爷爷,“厚德”以后将是她的座右铭。
   龙潭街道一座写字楼内,保安员、停车管理员、企业员工共30余人集体讨论后投票,“创新精神”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来自四川的何兴远,特地赶到投票办公室,将自己写的“世界在北京,包容与梦想”亲手交给了工作人员。“我不是北京人,但北京也是我的首都,评选北京精神有我一票。”
   结果显示,选择“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达175万多人,占到了近六成。2011年9月29日,北京市召开征询意见会,向北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征询意见,通报了“北京精神”前期总结提炼和社会广泛征求意见的情况,并听取意见。2011年11月2日,8位北京市民代表在《北京欢迎你》的激昂旋律中,共同推动拉杆式启动台,发布了“北京精神”表述语。他们是:奥运冠军邓亚萍、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薛天利、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副政委孙茂芳、总政歌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戴玉强、新浪首席执行官曹国伟、房山区人民法院法官厉莉、朝阳区八里庄街道社区保洁员李高峰、中关村一小学生冯悦平。
   国防大学的公方彬教授表示,“北京精神”评选活动是一次“精神唤起与张扬”的过程,每个市民都可以在参与评选中进一步认识、感受这座城市,并提升城市的精神高度、促进文明崛起。“北京精神不仅是历史积淀,还提供了城市未来发展的主流价值指向。”
   “这体现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导、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东教授说。
   6.2012年2月,由光明日报社、太原市委共同举办的太原城市核心价值观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嘉宾就太原市新确立的城市核心价值观进行了理论解渎,并就其现实意义和实践路径展开了深入讨论。
   与会者认为,将“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确定为太原市城市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和有效实践,体现了对历史传统的提炼、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对未来社会的追求。
   与会专家还指出,建立核心价值体系既包括价值观念的提出,也包括价值取向的落实。要把价值导向转化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选择,成为人们的共同行动,这是一个系统的建设过程。要通过制度、体制、政策等价值规范的制定,把价值导向由价值观念转化为人们的价值取向。
   7.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这部法律的出台,第一次从法律上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明确国家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保存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传播等方式保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标志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保护进入了有法可依的历史时期,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与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立法工作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由于文化领域的特殊性,使得我国文化立法工作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文化建设的规范有序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将使我国文化领域的法制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任茂东认为,这部法律不仅是我国文化法制建设的丰硕成果,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文化部统计,2005年,我国开始第一次全国性大规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其中走访民间艺人115万人次,普查文字记录达20亿字,汇编普查资料14万册,收集珍贵实物和资料29万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总量近87万项。2006年、2008年国务院先后公布了两批共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截至2010年,我国共有34个项目人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入选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
   尽管如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仍面临着严峻形势。“特别是一些以身口相传为依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迅速损毁、消失和流失。例如,民族、民间的传统口头文学、史诗的流失;掌握一定传统艺术技能的民族、民间艺人为数不多,传承困难,后继乏人;境外一些国家和机构通过各种渠道大量采集、收购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造成了文化资源的严重流失。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国内法的保障。”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室主任朱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定相关法律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社会各界的迫切要求。
   “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对国家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法律保障,而且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在世界文化中的软实力。同时,这也是我国在加入国际公约后,有力履行对国际社会庄严承诺的表现。”朱兵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活态形式传承的文化遗产,主要依靠传承人口传心授。因此,传承人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07年至2009年,文化部先后认定并命名了三批共148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中央财政从2008年起专门资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8000元,从2011年开始,对传承人每年资助增加到了1万元,鼓励和支持他们开展传承活动。
   尽管措施众多,但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改变,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仍面临着后继乏人的问题。“我们已经注意到了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着人亡艺绝的困境。传承人去世了,这个项目就没有人传承了。”王文章表示,文化部和各省文化部门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在建立传承基地、工作室、受徒、培训方面将给予扶持。比如对他们招收学生、培训学徒给予补贴,对他们个人工作室制作的产品在推广和销售方面给予一些扶持。“十二五”期间对传承人的扶持力度还要加大,包括经费的支持力度。
三、申论要求

结合“给定资料”,就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一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结合“给定资料”,并注意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
   ②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流畅;
   ③总字数为800~1000字。

选项

答案 塑造时代精神,彰显核心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思考这样的话题:“人为什么活着”,或者说“人的价值在哪里”。价值是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所在,没有了价值,人生就如没有航向的不系之舟。当然,对一个社会来说也是如此。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并需要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力支撑。这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毫不夸张地说,核心价值体系是民族的灵魂、国家的主心骨、政党的行动指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带领人们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与这一发展进程相始终的,则是日益深入人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近年来,“北京精神”出台、民间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道德模范们的感人事迹等都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这一形势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使价值取向和社会思潮的多元化日趋明显。如何让更多的人明确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所在,让更多的人高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旗帜,显得越来越迫切。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将其融入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切实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尤其要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广泛开展创建活动,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加强对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的宣传。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社区等的创建活动,立足基层,着眼实践,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特点,强化人们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在天涯海角,而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你我的生活中。塑造时代精神,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必然选择。 [标准表述]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些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如果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动摇全党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经过实践的检验,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精神上团结一致,凝聚智慧和力量,克服任何困难、创造美好未来的强大精神纽带和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主要表现形式。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思想源泉,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也是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导精神。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只有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进一步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进而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社会得到进一步弘扬。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Kef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