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19世纪俄国化学家,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就此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份元素周期表。他曾说:“一个人要发现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万个人在失败的探索和悲惨的错误中毁掉自己的生命。”这句话说明了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19世纪俄国化学家,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就此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份元素周期表。他曾说:“一个人要发现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万个人在失败的探索和悲惨的错误中毁掉自己的生命。”这句话说明了
admin
2019-01-02
65
问题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19世纪俄国化学家,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就此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份元素周期表。他曾说:“一个人要发现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万个人在失败的探索和悲惨的错误中毁掉自己的生命。”这句话说明了
选项
A、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所以和谬误相对立
B、真理和谬误是相互等同、相互转化的
C、在批判谬误中发展真理,是谬误向真理转化的一种形式
D、只要在谬误中总结教训,就能达到对真理的认识
答案
C
解析
真理同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谬误转化为真理有三种情况:①超出一定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那么,只要原来的条件和范围得到恢复,谬误回到原来的条件和范围之内,它又会变成真理。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只要善于在失败中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总结失败的教训,就可能达到对于事物的正确认识,使错误转化为正确,使谬误转化为真理。③在批判谬误中发展真理。本题题干中“一个人要发现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万个人在失败的探索和悲惨的错误中毁掉自己的生命”,这正说明了在批判谬误中发展真理,是谬误向真理转化的一种形式。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该说法过于片面,事实上,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只看到一方面是不正确的,更何况,这也不是题干所反映的内容,故不选。选项B,在一定范围内,真理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不能混淆。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但并不是相互等同的,说法错误,故不选。选项D,该选项错在“只要”两字,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但并不是说只要总结教训就能达到对于真理的认识,还依赖于条件和范围等因素的转换,故不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LC64777K
0
考研政治
相关试题推荐
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其中工农武装割据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必由之路,其基本因子包括(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的内涵包括
198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广东、福建两省会议,正式设立的经济特区包括()
中国政府对台湾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针对的是()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关于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历史作用问题上()
中国革命之所以要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是因为()
下列状态中表明事物处于量变过程的有( )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
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在消耗过程中()
在新文化运动中,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是()
随机试题
邓恩把问题认定分为哪几个相互衔接的步骤?()
根据《非处方药专用标识管理规定(暂行)》,关于非处方药标识管理规定的说明,正确的有()。
中央处理器简称CPU,主要包括(),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
某进出口公司2003年3月进口小轿车120辆,每辆到岸价格为7万元人民币,该公司销售其中的110辆,每辆价税合并定价23.4万元,假设小轿车进口关税税率为110%,消费税税率为5%。回答下列问题:
某国2008年有关信息化指数的各项指数分别是:人均年使用函件数434,人均年通话次数325,每万人年报纸期发数64,每万人书籍销售点数为158,每平方公里人口数9,电话普及率655,电视机普及率317,每万人计算机台数1576,个人消费中杂费所占百分比16
下列关于破产:费用与共益债务清偿的表述中,符合《企业破产法》规定的有()。
关于对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前提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读“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图中为___________地形,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
国务院同意建立全国农民合作社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发文字号农业部:你部《关于建立全国农民合作社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同意建立由农
Thetwopharmaceuticalcompaniescollaboratedindevelopingnewdrugsto______thepainofpatientsintheterminalstagesofcan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