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 材料2 《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

admin2020-04-27  3

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
  材料2  《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杂,以成百物。”“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思是融合、和谐才能产生、发展万物,如悦耳动听的音乐是“和六律”的结果,香甜可口的佳肴是“和五味”的结果。请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说明: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哲学道理及方法论意义。

选项

答案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任何事物都是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重基本属性。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的同一都是含有差异或对立的同一。所谓“和”即“以他平他”,意思是不同事物或不同因素的结合,是有差异的统一。“同”即“以同裨同”,意思是完全等同的事物或完全等同要素的重合。“以同裨同”是指无差异的绝对同一。显然,材料中的“和”的观念具有朴素辩证法的因素,而“同”的做法则属于形而上学。 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LQ24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