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如何认识和理解法律行为的结构?
如何认识和理解法律行为的结构?
admin
2021-01-18
51
问题
如何认识和理解法律行为的结构?
选项
答案
法律行为的构成需要一些条件,这些条件称为“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即法律规定的或通过法律解释确定的构成法律行为的要素。 (1)法律行为的内在方面 法律行为的内在方面,又称“法律行为构成之心素”,是法律行为内在表现的一切方面。它们是行为主体在实施行为时一切心理活动、精神状态及认知能力的总和。主要包括: ①动机。指直接推动行为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或动因。法律必须根据行为的后果来考察和评价行为的动机。从法律的角度看,行为动机的正当合法与否,与行为动机的善恶与否并非一一对应。一般而言,恶劣的行为动机既为道德所不尚,也为法律所禁止;然而,有时候道德上善良的行为动机在法律上可能受到否定的评价。 ②目的。目的是行为的本质要素,是指行为人通过实施一定的行为达到或力求实现某种目标和结果的主观意图。法律行为的目的可能停留在行为人的心理层面,这需要通过从其行为的方式、情节或其他证据来推断其行为的目的。法律行为的目的往往采取明示或默示、书面或口头的方式来体现。法律行为目的的表达并不是一切法律行为成立或有效的必备要件。 ③认知能力。法律行为的认定需要考察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行为目的的形成基于人的认知能力、水平,以及人对行为意义、后果的认识与判断。在法律上,根据人的认知能力的有无和强弱,将自然人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 (2)法律行为的外在方面 法律行为的外在方面,又称“法律行为构成之体素”,是法律行为外在表现的一切方面。 ①行为,指人们通过身体、言语或意思而表现于外的举动。分为两类: a.身体行为。指通过人的身体的任何部位作出的为人所感知的外部举动。 b.语言行为。即通过语言表达对他人产生影响的行为。它又包括两种: 第一,书面语言行为,诸如书面声明、书面通知、书面要约和承诺、签署文件等。 第二,言语行为,即通过口语表达在说者—语义—听者之语言交际中完成的言语过程。 ②手段,指行为人为达到预设的目的而在实施行为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方式和方法。行为方式(手段)是考察行为的目的并进而判断行为的法律性质的重要标准,是考察法律行为是否成立以及行为人应否承担责任、承担责任之大小的根据。主要有: a.与特定情景相关的行为方式。指某些行为方式只在特定的情形下方能使用,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 b.与特定主体身份相关的行为方式。指某些法律行为的成立只与具有特定法律资格的主体(个人或机关)相关联,其他主体无权采用此种法律行为的方式和方法,即使采用,也不能认定为该法律行为构成的要件。 c.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相关的行为方式。指某些行为的实施以法律所规定的时间或空间作为条件,故此选择时间和空间就成为法律行为方式的特定内容。 d.与特定对象相关的行为方式。指有些法律行为所实施的对象是特定的人或物,其行为方式由该特定对象的性质所决定。 ③结果。法律行为必须要有结果,没有结果的行为,一般不能被视为法律行为。法律通常根据行为的结果来区分行为的法律性质和行为人对行为负责的界限和范围。行为结果是行为过程和全部要素的综合体现。判断法律行为结果主要有两个标准: a.行为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这种影响或者是表现为对他人、社会有益,或者是表现为对他人、社会有害,即造成一定的损害。结果—行为—行为人之间的联系是确定其结果归属的重要线索,在这里离不开对因果关系的考察。 b.该结果应当从法律角度进行评价,即由法律根据结果确定行为的法律性质和类别: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行政行为还是民事行为等。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LSW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唐朝开元年间,旅居长安的突某(来自甲国)将和某(来自乙国)殴打致死。根据唐律关于“化外人”犯罪适用法律的原则,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维护和保障立法的科学性”是指法律制定的()。
清末司法改革后负责统一解释法令的司法机关是()。
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由主席团先交专门委员会讨论后,然后主席团根据专门委员会的建议,再决定是否列人大会议程。
我国《刑法》第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这一规定表明,中国刑法具有()。
《明史.刑法志二》:“成化十七年,命司礼太监一员会同三法司上官,于大理寺审录,谓之大审。南京则命内守备行之。自此定例,每五年辄大审。”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该制度有何影响?
《大明律.吏律》:“凡奸邪进谗言,左使杀人者,斩。若犯罪律该处死,其大臣小官巧言谏免,暗邀人心者,亦斩。若在朝官员交接朋党,紊乱朝政者,皆斩。妻子为奴,财产人官。若刑部及大小各衙门官吏不执法律,听从上司官主使,出人人罪者,罪亦如之。凡诸衙门官吏若与内官及近
《大明律.吏律》:“凡奸邪进谗言,左使杀人者,斩。若犯罪律该处死,其大臣小官巧言谏免,暗邀人心者,亦斩。若在朝官员交接朋党,紊乱朝政者,皆斩。妻子为奴,财产人官。若刑部及大小各衙门官吏不执法律,听从上司官主使,出人人罪者,罪亦如之。凡诸衙门官吏若与内官及近
甲、乙在火车上相识,甲怕自己到站时未醒,请求乙在A站唤醒自己下车,乙欣然同意。火车到达A站时,甲在沉睡,乙也没有醒。甲未能存A站及时下车,为此支付了额外的费用。甲诉至法院,要求乙赔偿自己的损失。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如果甲、乙事先约定甲给
甲、乙、丙3名大学生去“粗粮馆”用餐。粗粮馆的广告上写着“每位25元,国家公务员每位20元”。甲、乙、丙3人认为这是对非公务员消费者的歧视,违反了《宪法》第33条以及《民法通则》第3条关于“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的原则,侵犯了公民受宪法和法律保护的
随机试题
为考核口服痢疾弧菌疫苗预防细菌性痢疾的效果,将100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疫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500人。以血清抗体的阳转和细菌性痢疾发病率的下降为结局变量指标,随访观察2年时间。研究结果表明,疫苗组的痢疾杆菌抗体阳转者450人,对照组的抗体阳转者50人;
附着丧失可以表示
半对数线图是反映一个指标在一段时间里的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对疗效不确、不良反应大或者其他原因危害人民健康的药品,应当是
某地100名12岁儿童的平均体重为30kg,标准差为5kg,利用正态分布原理估计该地12岁儿童体重的95%参考值范围是
常用的建筑火灾风险控制措施不包括()。
输煤廊的散热器表面平均温度不得超过()℃。
Probablyinamoderncitythemanwhocandistinguishbetweenathrush’s(画眉)andablackbird’ssongistheexception.Itisnott
《山东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规定,失信信息的披露期限为(),自失信行为终止之日起计算,国家和本省另有规定的除外。
Whoisthewomanlookingfor?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