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脾胃虚寒便血的主方为 胃脘痛伴呕血,血色紫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淡,脉细无力,宜选方

admin2010-07-02  18

问题 治疗脾胃虚寒便血的主方为
胃脘痛伴呕血,血色紫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淡,脉细无力,宜选方

选项 A、 
B、 
C、 
D、 
E、 

答案D

解析 1.血证凡由多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吐血》提出了著名的治吐血三要法,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在治疗吐血中的重要作用。《景岳全书.血证》对血证的病机提纲挈领地概括为“火盛”及“气虚”两个方面。《血证沦》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
   2.病因病机:(1)感受外邪,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久病或热病之后,导致脉络损伤或血液妄行时,就会引起血液溢出脉外而形成血证。 (2)病机可以归结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类。
   3.临床表现:血证具有明显的证候特征,即表现血液或从口、鼻,或从尿道、肛门,或从肌肤而外溢。表现为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等。
   4.辨证要点:(1)辨病证的不同。(2)辨脏腑病变之异。(3)辨证候之寒热虚实。
   5.治疗原则:治疗可归纳为治火、治气、治血三个原则。
   6.分匪论治
   鼻衄:(1)热邪犯肺: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 (3)肝火上炎:清肝胃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4)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齿衄:(1)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
   咳血:(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1)肝火犯肺: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汤。
   吐血:(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3)气虚血溢:健脾养心,益气摄血,归脾汤。
   便血:(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地榆散清化湿热之力较强,而槐角丸则兼能理气活血,若湿热未尽而背阴已亏,选用清脏汤或脏连丸。(2)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 {3)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
   尿血:(1)下焦湿热: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3)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紫斑:(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若表现肾阴虚而火不甚可改用六味地黄九滋阴补肾,酌加茜草根、大蓟、槐花、紫草等凉血止血,化瘀消斑。(3)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LScV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