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简述知识理解的类型、过程以及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简述知识理解的类型、过程以及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admin
2019-04-07
57
问题
简述知识理解的类型、过程以及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选项
答案
(1)知识的理解主要指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知识去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逐步深人的思维活动。它是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中心环节。 (2)知识理解的类型有:①对言语的理解;②对事物意义的理解;③对事物类属性质的理解;④对因果关系的理解;⑤对逻辑关系的理解;⑥对事物内部构成、组织的理解。 (3)知识理解的过程 知识理解的过程就是知识理解的同化过程。“同化”一词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首先使用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将其发展为一门系统的理论,用来解释知识理解的过程,主要借助三种形式: ①下位学习:指在学习中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又称类属学习,又有两类具体形式:其一,派生下位学习:当新的学习材料只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概念或命题的特例或例证时,便产生派生下位学习;其二,相关下位学习:当新的学习材料隶属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概括性较高的观念中,原有的观念得到扩展,精确化,限制或修饰时所产生的学习。 ②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学习者在认知结构中具备一些具体观念的基础上,学习包容程度、概括程度更好的观念时产生的学习。 ③并列结合学习:当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特殊观念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没产生综括关系时,则可能产生联合意义,这种学习又称组合学习。 另外,一般认为知识的理解包括领会、巩固、应用三阶段,领会、巩固、应用是知识掌握、理解中的三个基本环节,而其中的直观、概括、具体化等认知动作和识记、保持等记忆动作是实现这三个环节的核心。 (4)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①丰富有关的经验和感性材料 为了促进学生概念的形成,帮助其理解,必须丰富学生的有关经验和感性材料。有人发现概念的形成与有关经验的丰富程度是相关的。 ②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理解是以旧知识、旧经验为基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去认识和理解目的的事物。新旧知识的有机联系,能帮助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③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的思考来寻求了解,发现要点,获得知识。知识的掌握是要通过一系列的认识活动来实现的,因此,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知识理解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④扩大关键特征 实验研究和教学经验证明,概念的关键特征越明显,学习越容易;无关特征越多、越明显,学习越难。因此,在溉念教学中,可以采用扩大有关特征(定义的特征)的方法,促进概念的学习。扩大关键特征可采用实物直观、模象直观、挂图、电影、幻灯等手段,使关键特征明显化,从而使获得的概念精确化。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LYr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教育学311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教育学311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在全球化的今天,培养“世界公民”已成为教育的终极目标。
以下几种教育研究方法,哪一种是从社会科学中引进的?()
一般说来,狭义的德育是()
近代中国政府正式派遣第一批留欧学生是在()。
明确地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大量分析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收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消除其不良因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功能。
现代中等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是()。
()实际上是产生了顿悟,使人们打破了原来不恰当的思路,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运用奖励和惩罚,是德育工作的()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
随机试题
A.壮水制火B.补气生C.填精化血D.阴中求阳金匮肾气丸制方原理涉及
饱和盐水浮聚法最适用于检查
属于主观评价的方法是
测量仪器的规定计量特性处于给定极限内的使用条件,这样的条件称为____________。
人们的金融产品选择依赖的( ),主要有心理上的和个人自身的因素。
根据资料,回答问题。甲、乙、丙、丁、戊五人拟共同组建一个有限责任性质的材料公司,初始注册资本200万元,其中甲与乙各以60万元出资;丙以实物出资,经评估机构评估为20万元;丁以其专利技术出资,作价50万元;戊以劳务出资,经全体出资人同意作价10万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注入式和启发式是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
微分方程xy’+y(Inx-lny)=0满足条件y(1)=e3的解为y=________.
从IA-32到IA-64的演变,典型的代表是从奔腾向【 】的进步。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