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应对“非典”疫情 背景资料: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属于呼吸道疾病传染病,其在2003年春夏之交肆虐于全国,冲击了几乎整个中国,短时间内就扰乱了几亿人的生活,其中,北京市“非典”疫情的发生和应对,在全国最具典型性。 2003年

admin2014-01-12  31

问题                                       北京市应对“非典”疫情
    背景资料: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属于呼吸道疾病传染病,其在2003年春夏之交肆虐于全国,冲击了几乎整个中国,短时间内就扰乱了几亿人的生活,其中,北京市“非典”疫情的发生和应对,在全国最具典型性。
    2003年3月,北京开始出现输入性“非典”病例,并开始小范围流行,当时北京市卫生主管部门认为“非典”是一起从外部输入并可在内部控制的传染病,采取了增加呼吸道疾病监测哨点、指定治疗医院等常规措施,认识的不清,界定的失误,导致这些措施并不能阻止“非典”的进一步扩散。
    4月到5月初,“非典”病例迅速增加并到达顶峰,每日新增报告病例最多达152例,总病例达2500多例,而且,由于缺乏防护意识和有效设备,少数重点医院的医护人员感染数量也快速增长。连续出现的患者和部分患者的死亡与个别官员“不用戴口罩,没有危险”的言论,及北京市未公开疫情的处理方式形成强烈反差,由此导致社会上开始出现各种有关此次疫情的谣言,公众变得不安和恐慌,甚至一度发生抢购生活用品的现象。
    面对疫情的快速扩散,中央和北京市政府迅速决策:实行疫情每日一报的制度;北京市急救中心开通10条“非典”咨询热线;全面建立“非典”患者社会救助机制;成立防治“非典”联合工作小组,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任组长,对北京市医疗资源进行整合;集中收治隔离“非典”病例,并开始公布各区县疫情和隔离区信息。通过这些举措,“非典”疫情上升势头得到遏制,5月19日通报的新增确诊病例数首次降至10例以内(7例),医院感染也得到有效控制,医护人员发病数大幅减少,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撤销对北京的旅行警告.并将北京从疫区名单中删除,至此,北京的“非典”防治工作取得最终的胜利。
    问题: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市在应对“非典”疫情时,对于信息公开前后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之前隐瞒疫情,之后公开疫情信息,两种做法取得的社会效果也截然不同,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选项

答案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我认为危机信息的公开透明关系到政府公信力和决策执行力,对危机的控制和解决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由于危机事件通常具有紧急性、突发性和高度不确定性及信息不对称性的特点,在危机发生后极易发生臆测、谣言,以及依赖和焦虑情绪,政府如果应对不当,容易引起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以致影响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决策执行力。 第二.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互联网等现代媒体已经成为公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政府不主动向公众提供信息,公众也会通过其他渠道获取信息,而通过非正式渠道获取的信息往往具有失真性和放大性,容易加剧人民的恐慌,使社会心态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导致危机更加难控制。在危机处理的过程中,尤其是危机发生初期,充分利用信息主渠道及时、主动地向公众提供全面信息,并通过对疑问的分析和解读来引导公众,无疑是最好的危机处理方式。 第三,信息公开也提高了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科学知识的传播使公众更好地理解和配合政府采取的各项综合防控措施,为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提供了条件。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MBnl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公共科目题库公选分类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