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课题“简谐运动”设计说课稿。

admin2016-03-07  15

问题 为课题“简谐运动”设计说课稿。

选项

答案(一) 开场白(略) (二) 简谐运动是高一物理第五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中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动力学及功和能的知识后编排的,是力学的一个特例。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机械运动形式,对它的研究可为以后学习电磁振荡、电磁波和光的本性奠定知识基础。此外,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第一次研究变力作用下产生变加速度的运动,这有助于学生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和对变速运动的深入理解;特点之二是,没有使用简练概括的数学语言,而是用定性的文字语言来叙述和分析比较复杂的物理现象;特点之三是,又一次引入了新的物理模型“弹簧振子”,再次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熏陶。 (三) 简谐运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机械振动,理解了简谐运动也就了解了机械振动的基本特点。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机械振动、特别是简谐运动中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让学生从观察实验中分析归纳出简谐运动的特点,学会研究复杂问题的方法,如同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那样,先从简单的、基本的简谐运动入手,掌握其本质特征,再进一步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下的机械振动。 (四) 如果能抓住简谐运动中的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也就把握了复杂的机械振动的要领。所以在本节的教学中,要把分析简谐运动的规律、振动的特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习的主体——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简谐运动的振动规律。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他们习惯于分析恒力作用下物体的单程运动,对振动过程的分析,学生普遍会感到有些困难,因此对变力作用下来回运动的振动过程的多量分析成为本节的教学难点。教学时要密切联系旧有的知识,引导学生利用演示和讲解,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当成巩固和加深对旧有知识的理解应用过程,当成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过程,从而全面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五) 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正在按直观一因果一概括的方式转化,他们的思维也正在从形象向抽象转移,所以教学中应通过演示使学生观察到振动的特点,运用类比引导学生建立理想模型,指导学生讨论振动中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归纳出产生振动的原因,使学生全面理解教材。因此,这节课可采用综合运用直观演示、讲授、自学、讨论并辅以电教手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加强师生间的双向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由于本节内容中,要研究的物理量较多,教学容量大,教师要严格控制教学进度,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六) 从以上分析得出,本节教学应以学生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以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故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这部分教学大约需要5分钟。 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为导入新课的指导思想,列举生活、生产、实验中的事例,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再介绍说明研究这种运动形式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接着导入研究复杂事物的一般方法,即先从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简谐运动开始,再逐步深入了解较复杂的振动过程。举简谐运动的实例时,要强调物理知识必须密切联系实际,研究物理学离不开观察和实验,这既是研究物理的基础又是学生认知的起点。在让学生观察摆球、振子的实际运动时,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运动,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新课的轨道。 2.新课教学 这部分教学大约需要30分钟。 现代教学论认为,物理教学不仅具有传授知识的功能,还有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功能。讲授弹簧振子应着力介绍理想化模型的科学思维方法,并联系前面学过的质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等,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到理想化方法在研究物理中的作用。在培养能力方面按大纲要求,还应包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入手。 分析振动过程一定要按位移一回复力一加速度一速度一机械能(动能、势能)的合理顺序进行。先将平衡位置、最大位移处的几个特殊点的各个物理量紧抓不放,讨论清楚,填在新画表格里。在讨论了各特殊点的情况后,再过渡到其他各四分之一周期的各变化物理量进行分析,此时,可按教室里每一行找一个学生叙述。为使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振子的振动规律,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完成表格的填写,提高教学效率。完成表格后,提出两个问题:(1)简谐运动中引起运动状态变化的力具有什么特征?(2)简谐运动具有什么特点?然后,启发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在分析简谐运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存在两大障碍:一是学生习惯于恒力作用下物理量的分析,对变力作用下物理量的分析感到有困难;二是学生分析单个物理量时能够记得清楚,综合起来或考虑综合问题时就会出现混乱现象。这样,在引导学生讨论问题时,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抓住本质的东西,每一步讨论有根有据,使学生分析、讨论复杂问题的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 3.巩固与练习 为使学生所学知识具有稳定性,并使知识顺利迁移,在本节课上安排5—10分钟的时间进行巩固和练习。具体做法是:先留3分钟时间让学生回顾一下课本和黑板上的知识内容,接着做这样两个工作:(1)在前面已基本完成的表格下面增加一行“运动性质判断”,让学生分析讨论;(2)在平衡位置与最大位移之间找任一位置,分析振子每经过这个位置时,它的哪些物理量是定值?哪些物理量是变化的? 4.布置作业 为使学生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简谐运动”的特点与规律,要求学生课后要仔细阅读课文,并完成两个表格所有的内容,并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七) 板书、板图的直观性、全面性和系统性较强,在黑板上保留的时间较长,对学生视觉的刺激作用明显。教学中将整块黑板一分为二,一半简写概念、规律,一半留作分析作图。 以上是对简谐运动一节内容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从提出问题到圆满解决,教师通过语言启发、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力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对简谐运动规律的认识中,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也学会了对复杂物理现象的分析研究。 (八) 结束语(略)。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MGbq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