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土的三个基本物理性质指标一般由实验室直接测定其数值,具体是指( )。
土的三个基本物理性质指标一般由实验室直接测定其数值,具体是指( )。
admin
2019-08-27
87
问题
土的三个基本物理性质指标一般由实验室直接测定其数值,具体是指( )。
选项
A、含水量、密度、土粒相对密度
B、含水量、干密度、孔隙比
C、饱和度、孔隙比、土粒相对密度
D、饱和度、密度、孔隙比
答案
A
解析
根据《岩土应试指南》岩土力学基础内容,应选A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MLSf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专业知识(上午)题库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分类
0
专业知识(上午)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相关试题推荐
某建筑场地三个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其试验数据见表5.3.2。试问: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最接近下列()项。
在黏土建筑地基中进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方形承压板面积0.25m2,各级荷载及相应的累计沉降见表5.3.1所示。若按s/b=0.015,所对应荷载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试问:确定该载荷试验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最接近下列()项。
某建筑柱下桩基承台,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桩顶标高为一3.640m,桩长16.5m,桩径500mm,桩端进入持力层中砂1.50m。土层参数见图6.4.2所示,地下水位标高为一3.310m。试问: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kN)最接近下列(
某建筑桩基承台如图6.4.1所示,采用混凝土预制圆桩,桩径为0.4m,桩长为10m,采用单桥静力触探,其数据见图中所示。试问:该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kN)最接近下列()项。
某多层砌体房屋,地基土层为正常固结的均质淤泥质土,fsk=70kPa,房屋基础底面积A=240mm2。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地基,用直径0.7m的单孔搅拌桩(Ap=0.38m2),桩身水泥土fcu=1.2MPa,现场单桩载荷试验测得Ra=180kN,取桩身强
某砌体承重结构,地基持力层为厚度较大的粉质黏土,其承载力特征值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拟采用压实填土进行地基处理,现场测得粉质黏土的最优含水量为12%,土粒相对密度为2.7。试问:该压实填土在持力层范围内的控制干密度ρd(t/m3)不应小于下列(
某建筑桩基采用泥浆护壁后注浆灌注桩,桩径800mm,桩长24m,桩端、桩侧采用复式注浆,桩侧注浆断面位于桩顶下12m。桩周土性及后注浆桩侧阻力与桩端阻力增强系数,如图6.4.3所示。试问: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kN)最接近下列()项。
某建筑柱下桩基承台,采用6根沉管灌注桩,桩身直径d=426mm,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为2500mm。桩基承台顶面处作用有竖向力F、力矩M和水平剪力V,承台及承台土的平均重度γG=20kN/m3。承台平面尺寸和桩位布置、桩基础剖面和地基土层分布情况见图6.1
某单层地下车库建于岩石地基上,采用岩石锚杆基础。柱网尺寸8.4m×8.4m,中间柱截面尺寸600mm×600mm,地下水位位于自然地面以下1m,如图5.9.8为中间柱的基础示意图。试问:假定相应于作用组合的标准组合时,单根锚杆承担的最大拔力值Nma
某砌体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尺寸如图5.9.4所示,基础顶面处相应于作用的标准值为:永久荷载轴压力FGk=300kN/m,可变荷载轴压力FQk=136kN/m,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为0.7,基底以上基础与土的平均重
随机试题
设函数f(x)在区间[a,b]连续,且I(u)=∫auf(x)dx—∫auf(t)dt,a<u<b,则I(u)()
A、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B、肘关节及腕关节C、肩关节及踝关节D、脊柱、中轴骨骼和四肢大关节E、膝关节、髋关节强直性脊柱炎常累及()
全口义齿初戴,义齿唇颊侧边缘应是
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步行1~2个街区,登楼一层引起心绞痛是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快步、饭后、寒冷或刮风中、精神应激或醒后数小时内步行或登楼;步行1~2个街区,登楼一层引起心绞痛是
“阴平阳秘,精气乃治”所体现的阴阳关系是
患者,35岁,肺癌化疗后局部出现发红、肿胀、灼热,压痛明显。对此患者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当“霍夫曼系数”等于3时,工业化处于()。
已知某项目当基准收益率=15%时,NPV=165万元;当基准收益率=17%时,NPV=-21万元。则其内部收益率所在区间是( )。
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300亿美元。1960年,达到614亿美元。之后,每年的GDP总量呈稳步小幅上升态势。1972年突破l000亿美元,之后用了10年的时间达到2021亿美元(1982年)。从此以后,我国GDP总量逐年稳步大幅增加
Thusfar,thereislittleevidencetosuggestthattechnologywillreduceinequality;indeeditmayonlyintensifyinequality.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