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下列关于缓刑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
下列关于缓刑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
admin
2017-08-18
54
问题
下列关于缓刑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
选项
A、对累犯以及实施故意杀人等暴力性犯罪的人,不得宣告缓刑
B、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个月
C、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遵守有关缓刑的规定,只要没有再犯新罪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
D、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又犯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将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先减后并的方法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
答案
A,B,C,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缓刑制度的适用。对此逐项解析:
①A选项的判断过于绝对,因为缓刑使用的对象条件一是原判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二是不能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而“实施故意杀人等暴力性犯罪的人”法律并没有明确禁止,且从法理上分析也是有可能适用缓刑的,原判刑罚是三年有期徒刑的故意杀人罪,如果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如属激情犯罪)和悔罪表现,当然可以使用缓刑。
②B选项的错误其实很清楚,因为根据《刑法》第73条的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最低不能少于2个月。
③C选项的错误在于根据《刑法》第77条的规定,缓刑考验期满而不再执行原判刑罚的条件应当有三个:一是没有犯新罪,二是没有发现有漏罪,三是没有违反国家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虽然有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但情节尚未达到严重的,所以仅仅说“只要没有再犯新罪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是错误的。
④D选项的错误在于新罪与原罪的并罚方法并不存在先减后并问题,对于缓刑而言,由于实际上并未执行原判刑罚,并不存在“减”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考验期内不论是犯新罪还是发现漏罪,都是直接依照《刑法》第69条规定的方法进行并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MQC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对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
张某、李某经共谋后于深夜蒙面持刀进入一狭窄小巷抢劫。张某叫李某把住街口,自己进入小巷抢劫了一妇女2000元。张某与李某会合后对李某说:“什么也没抢着,这妇女身上一分钱也没有。”李某信以为真。张某、李某的行为()。
债务人在履行期限届满后履行,称为迟延履行。关于合同之债的迟延履行的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赵某因抢劫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于1998年7月1日考验期满。1998年1月5日,赵某在监狱中有重大立功表现。1998年7月3日,赵某与同监犯李某发生争执,将李某打成重伤。对赵某应当如何处理?()。
刘某15周岁并患有精神病,则应当按照何种规定为其设定监护人?()
根据法律规定,定金的种类包括()。(2011年多选48)
王某与赵某2000年5月结婚。2001年7月,王某出版了一本小说,获得20万元的收入。2002年1月,王某继承了其母亲的一处房产。2002年2月,赵某在一次车祸中,造成重伤,获得6万元赔偿金。在赵某受伤后,有许多亲朋好友来探望,共收礼l万多元。对此,下列表
下列关于教唆犯的说法错误的是()
特定物买卖合同中,负有后履行义务的出让方故意将特定物毁灭导致合同不能履行,则受让方可以主张()。
关于处断原则的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随机试题
A、牙周袋B、坏死牙髓C、接近龈缘D、接近龈颊沟E、牙龈炎牙周脓肿发生的部位一般
咳嗽气喘,喉中痰鸣,痰稠量多而黏,胸胁支满疼痛,不得安卧,苔白腻,脉滑等症时,应辨证为()
境外经营的子公司在选择确定记账本位币时,应当考虑的因素有()。(2007年考题)
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关系是()。
甲赠与乙一部手机,一个月后,乙将甲之子丙打成重伤,则()。
江苏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坚持“科技优先”的方针,其哲学依据是()。
弗洛伊德把人格发展阶段视为心理性欲阶段,个体所经历的心理性欲阶段除了生殖期外还有()
设A为n阶矩阵,λ1和λ2是A的两个不同的特征值,X1,X2是分别属于λ1和λ2的特征向量,试证明X1+X2不是A的特征向量.
Theproductionmanagerpromisedtomakeconsiderableeffortstoincreaseproduction______to10thousandsunitsaweek.
"Thereisasenselessnotionthatchildrengrowupandleavehomewhenthey’re18,andthetruthisfarfromthat,"sayssociolo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