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类别和法律后果。[苏州大学2012年研]

admin2022-09-19  29

问题 简述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类别和法律后果。[苏州大学2012年研]

选项

答案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是指表意人的内心意思与外在表示不一致。其主要包括: ①真意保留又称心意保留、单独虚伪表示,属有瑕疵的意思表示,指行为人故意隐瞒其真意,而表示其他意思的意思表示。学界通说认为,基于真意保留所为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不因此受到影响。但该真意保留为相对人明知时,民事法律行为应不生效力。 ②戏谑表示又称缺乏真意的表示,指行为人作出的意思表示并非出于真意,并且期待对方会立即了解其表示并非出自真意。学界通说认为,该民事法律行为应不生效力。意思表示的相对人非因过错未了解其为戏谑表示的,行为人应赔偿相对人信赖利益的损失,但赔偿数额不得超过相对人于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时可以获得利益的数额。 ③虚伪表示又称伪装表示,指行为人与相对人通谋而为虚假的意思表示,实际上并不期待民事法律行为产生效力。隐藏行为也属虚伪表示的一种。隐藏行为是指行为人将其真意隐藏在虚假的意思表示中。 《民法典》第146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学界通说主张基于隐藏行为所为的民事法律行为,隐藏真意的虚假意思表示应不生效力,至于被隐藏的真实意思表示,则应依据关于该意思表示的规定来具体判断。 ④错误,指行为人由于认识错误或欠缺对错误的认识,致使意思与表示不一致。认识错误又称内容错误,是指行为人错误地认识了其所使用的表达方式的意义。即行为人以为他使用的表达方式具有这样的意义,但相对人对该表达方式的意义作出了另一种理解且其能够合理作出这种理解。欠缺对错误的认识又称表达错误,是指行为人对内在意思的表达存在错误,即在表示行为中发生的错误,如使用的语词或符号发生了错误或有计算上的错误等。 ⑤误传,指因传达人或传达机关的错误导致行为人意思与表示不一致。在行为人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同时,应承担赔偿意思表示相对人信赖利益损失的责任。赔偿数额不得超过相对人于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时所受利益的数额。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Mj9y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