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财经
B企业2005年4月1日接受一项咨询合同,咨询2年,咨询合同收入为300万元,分三年等额支付。估计总成本为180万元(全部为薪酬费用),2005年支付70万元,2006年支付90万元,2007年支付20万元。采用对已提供的劳务量占应提供的劳务量的百分比法确
B企业2005年4月1日接受一项咨询合同,咨询2年,咨询合同收入为300万元,分三年等额支付。估计总成本为180万元(全部为薪酬费用),2005年支付70万元,2006年支付90万元,2007年支付20万元。采用对已提供的劳务量占应提供的劳务量的百分比法确
admin
2013-05-09
51
问题
B企业2005年4月1日接受一项咨询合同,咨询2年,咨询合同收入为300万元,分三年等额支付。估计总成本为180万元(全部为薪酬费用),2005年支付70万元,2006年支付90万元,2007年支付20万元。采用对已提供的劳务量占应提供的劳务量的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和成本。不考虑税费。
要求:编制2005年、2006年、2007年会计分录。
选项
答案
2005年 (1) 借:劳务成本 70 贷:应付职工薪酬 70 (2) 借:银行存款 100 贷:预收账款 100 (3) 2005年确认收入=300×(9/24)-0=112.5(万元) 2005年确认成本=180×(9/24)-0=67.5(万元) 借:预收账款 112.50 贷:主营业务收 112.50 借:主营业务成本 67.50 贷:劳务成本 67.50 2006年 (1) 借:劳务成本 90 贷:应付职工薪酬 90 (2) 借:银行存款 100 贷:预收账款 100 (3) 2006年确认收入=300×(21/24)-112.5=150(万元) 2006年确认成本=180×(21/24)-67.5=90(万元) 借:预收账款 1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0 借:主营业务成本 90 贷:劳务成本 90 2007年 (1) 借:劳务成本 20 贷:应付职工薪酬 20 (2) 借:银行存款 100 贷:预收账款 100 (3) 2007年确认收入=300×(24/24)-(112.5+150)=37.5(万元) 2007年确认成本=180×(24/24)-(67.5+90)=22.5(万元) 借:预收账款 37.5 贷:主营业务收入 37.5 借:主营业务成本 22.5 贷:劳务成本 22.5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Mof0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初级会计实务题库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分类
0
初级会计实务
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对有关期限的表述错误的是()。
下列关于票据行为代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关于债权人会议,下列各项中,不符合《企业破产法》规定的是()。
公司董事从事与其所任职公司同类的营业或者损害公司利益的活动,所得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
所得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流转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货物销售收入或劳务收入。()
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下列属于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中撤销权消灭的有()。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存货的成本计算方法,不能采用的是()。
合营企业可以设审计师,负责审查、稽核合营企业的财务收支和会计账目,向()提出报告。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下列有关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限制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采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时,在产品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由完工产品负担。()
随机试题
《海牙规则》的签署时间是()
下列哪项不是肝郁型不孕症的常见病证
(2010年司考试题)甲、乙等六位股东各出资30万元于2004年2月设立一有限责任公司,五年来公司效益一直不错,但为了扩大再生产一直未向股东分配利润。2009年股东会上,乙提议进行利润分配,但股东会仍然作出不分配利润的决议。对此,下列哪些表述是错误的?(
施工机械使用费的索赔不包括( )。
A公司发生如下业务:(1)从B公司购买一批材料,A公司将一张汇票背书转让给B公司作为付款,背书注明“货到后此汇票方生效”;(2)向C公司交付一张支票,C公司在转让前发现该支票未记录个别事项;(3)向银行申请开立临时账户。要求:根据资
下列有关不同行业和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说法中正确的是()。
纳税人到外县(市)销售自产应税消费品的,应于应税消费品销售后,回纳税人核算地或销售所在地申报缴纳消费税。()
【2015年辽宁鞍山.多选】关于教育应当根据人的气质差异因势利导的表述,正确的是()。
人民警察辞退,是指公安机关对不具备人民警察条件的人员,不适合在公安机关继续工作的人员,解除其与公安机关任用关系的一种人事行政管理措施。()
《劳动法》规定,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时间每日不得超过()小时。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