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古到今的思想家对认识(知识)的来源有各种不同看法。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因而学之,又其次之;因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材料2 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

admin2008-11-17  43

问题 中国从古到今的思想家对认识(知识)的来源有各种不同看法。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因而学之,又其次之;因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材料2
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材料3
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的意思),是性伪之分也。”
材料4
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为三时期:第一由草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之时期,第三自然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
请回答:
(1)材料1认为知识的来源是什么?
(2)材料2、材料3同材料1的共同点是什么?
(3)材料2与材料3的哲学倾向是什么?
(4)材料4揭示了知识的来源是什么,知与行的关系是什么?

选项

答案(1)材料1认为知识的来源有两个,一是“生而知之”即先天自生的,二是“学而知之”即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 (2)材料2继承和发挥了材料1的“生而知之”说,有不学而能、不学而虑的“良能”、“良知”;材料3继承和发挥了材料1的“学而知之”说,认为人们的知识才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人的作为(即行动)而获得的。 (3)材料2的哲学倾向是唯心主义,材料3的哲学倾向是唯物主义。 (4)材料4揭示的知识的来源是行动和人类文明的进化,知和行的关系是先行后知,以行求知,然后是知先行后,以知指导行,即行—知—行。孙中山先生的知行观包含了唯物、辩证观点的合理因素。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MrZa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