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材料: 下面是张老师在“城市热岛效应的定义和产生的原因”一课中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都去过建筑不太密集、绿地比较多的郊区吧?在炎热的夏天,从市中心到郊区,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郊区比市中心感觉要凉爽。 师:是的,郊区的
材料: 下面是张老师在“城市热岛效应的定义和产生的原因”一课中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都去过建筑不太密集、绿地比较多的郊区吧?在炎热的夏天,从市中心到郊区,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郊区比市中心感觉要凉爽。 师:是的,郊区的
admin
2022-12-02
64
问题
材料:
下面是张老师在“城市热岛效应的定义和产生的原因”一课中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都去过建筑不太密集、绿地比较多的郊区吧?在炎热的夏天,从市中心到郊区,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郊区比市中心感觉要凉爽。
师:是的,郊区的温度平均要比市中心低3℃左右。这是为什么呢?(导出城市热岛效应)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请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思考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并归纳城市热岛效应的定义。
师:从图上可以知道气温曲线总体特点是在市中心出现最高点,在郊区居民区出现次高点。还有在离市中心距离差不多的商业区和公园中,商业区的温度明显高于公园。
【承转】根据这些特点,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归纳一下城市热岛效应的定义吗?
生:(略)
师:城市热岛效应通俗地讲就是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等温线图上,城区是一个明显的高温区,如同突出海面的岛屿,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承转】为什么城市中的温度会高于郊区呢?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根据资料并联系实际,分析市区和郊区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有哪些?
教师引导:市区和郊区的地面覆盖物、大气环境、水文等有什么不同?城市的工业生产、机动车辆、人群活动等对城市热岛效应有什么影响?
…… ……
问题:
城市热岛效应与哪些地理教学内容相关?请列举至少两个相关内容并说明联系。
选项
答案
①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和城市化分不开。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之一就是对城市气温的影响,即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导致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 ②热力环流。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存在,市区和郊区间冷热不均,导致市区和郊区间形成热力环流,形成城市风,即在城市上空,气流从市区流向郊区并在郊区下沉;在近地面,气流从郊区流向市区。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MvjD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福建土楼中,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的是()。
()遗址,是我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洞穴遗址,对研究辽东古人类分布、古代地理具有重要价值。
重庆的市标“人人重庆”以平安喜庆为创作主题,在2006年1月16日被正式确定为重庆城市形象标志。()
吉林省的河流分属于五个水系,其中()面积最大。
“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这段话是在描绘我国的哪座城市?()
桂海高速公路纵贯广西南北,路经柳州、南宁、钦州等市,全长()千米。
下列建筑位于鼓浪屿的有()。
吉林雾凇的观赏步骤分为()。
提醒游客时要讲解语言艺术。“对不起,您可以……吗?”这样的语言属于()提醒。
随机试题
下列属于侵犯知识产权行政救济措施的有()。
将f(x)=展开为(x+1)的幂级数并求其收敛区间.
可确定骨关节脱位的是
患者,男,18岁。腹泻近1月,每天3~4次,有黏液,常有里急后重,伴腹部疼痛,便后疼痛减轻。查体:左下腹轻压痛,余无特殊。进一步确诊有重要价值的检查是
胎头衔接是指
下列做法中,违反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中对于权限管理的要求有()。Ⅰ.投资交易系统临时授权期限为长期Ⅱ.授权人与被授权人均在办公场所同时具有操作查询权限Ⅲ.基金经理助理长期开放基金的管理权限无需相关部门审核Ⅳ.基
下列不属于国内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阶段的是()。
甲公司20×8年末库存乙原材料1000件。单位成本为2万元。甲公司将乙原材料加工成丙产品对外出售,每2件乙原材料可加工1件丙产品。20×8年12月31日。乙原材料的市场价格为1.8万元/件,用乙原材料加工的丙产品市场价格为4.7万元/件,将2件乙原材料加工
王某是某校高二年级一男生,平时很喜欢体育运动,但就是不喜欢上体育课。李某是某校高一年级一女生,体型肥胖,平时不喜欢运动,对体育课不感兴趣。问题:作为体育教师:(1)针对上述现象,你如何解决?(2)结合体育新课程改革,对产生上
经济全球化经历了曲折发展过程:材料一全球化的第一次波动,通过航行方式把世界各地的沿海地区同各条内陆河流连成了一体,第二次波动(1870—1914年)是第一次波动的成果大为强化,并将其发展到内陆地区。——麦克尔著《西方的兴起》材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