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D煤矿采用井工开采方式,设计生产能力450万吨/年,服务年限35年,基建施工年限5年,2009年1月1日开始建设。该煤矿基建工程分别由两家施工企业承担,井下有5个基建工作面,矿井开采的煤层上部岩层中有2个含水层,开采煤层周边有采空区和废弃井巷,并已探明采空
D煤矿采用井工开采方式,设计生产能力450万吨/年,服务年限35年,基建施工年限5年,2009年1月1日开始建设。该煤矿基建工程分别由两家施工企业承担,井下有5个基建工作面,矿井开采的煤层上部岩层中有2个含水层,开采煤层周边有采空区和废弃井巷,并已探明采空
admin
2019-03-12
88
问题
D煤矿采用井工开采方式,设计生产能力450万吨/年,服务年限35年,基建施工年限5年,2009年1月1日开始建设。该煤矿基建工程分别由两家施工企业承担,井下有5个基建工作面,矿井开采的煤层上部岩层中有2个含水层,开采煤层周边有采空区和废弃井巷,并已探明采空区充水。2010年4月25日13时,当班工人在井下第3基建工作面作业时,发现巷道局部有“冒汗”、渗水等透水现象,班长甲立即向调度室报告,但当班调度员乙接报后未采取任何处置措施。15时10分,第3基建工作面发生重大透水事故,事发时,井下有作业人员185人,紧急升井101人。经3天奋力救援,59人获救,事故导致21人死亡,4人失踪。事故发生后,D煤矿深感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性,D煤矿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编制安全生产专项应急预案,内容包括:应急处置基本原则,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处置、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逃生路线、标识和图纸以及相关文件附在预案之后,专项应急预案经企业内部评审后印发,并报当地县人民政府备案,之后,D煤矿组织开展了透水事故专项应急救援演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D煤矿安全生产专项应急预案应补充的内容。
选项
答案
D煤矿安全生产专项应急预案应补充的内容: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预防措施等内容。
解析
应急预案是各类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基础。通过编制应急预案,可以对那些事先无法预料到的突发事故起到基本的应急指导作用,成为开展应急救援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可以针对特定事故类别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应急准备活动。《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适用于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超出省(区、市)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或者跨省级行政区、跨多个领域(行业和部门)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以及需要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处置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等。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NZR5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题库中级安全工程师分类
0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中级安全工程师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任务包括()。
根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当前我国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工作的重点有()。
按照现行税制,在以下各项中,哪些属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有必要通过对其掌握的公共资源的计划配置,引导,带动社会资源的市场配置,国家掌握的公共资源有()。
我国煤炭生产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按收入法计算,GDP的组成部分包括()。
衡量社会生产的所有的物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的指数是()。
项目法人以国有独资公司形式存在的,则要设立()。
申请登记的合格人员,登记的有效期为()年。
随机试题
麦格雷戈主张的人事管理理论是
下列药材在干燥过程中要时时揉搓的是
女,20岁。1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恶心、厌食2天,神志不清1小时,查体面色潮红,呼吸深快,意识障碍。诊断方面最可能是
宇文法向唐城区社保局申请公开自身的社会保险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某建设项目建设期为3年,建设期内贷款分年度均衡发放,且只计息不还款,在建设期第一年贷款100万元,第二年贷款400万元,第三年没有贷款,贷款利率为10%,用复利法计息时,建设期中第三年的贷款利息应为()万元。
甲向乙借款30万元,丙为该借款合同进行保证担保。在乙的要求下,甲又请求丁对甲和乙之间的借款合同进行了抵押担保。偿债期满,甲无力偿还。如果两项担保对担保责任均没有约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安慰剂效应:虽然给予病人无效的治疗,但却在心理上让病人“预料”或“相信”该治疗手段有效,从而使病人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属于安慰剂效应的是()。
语言:交流
2007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31444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40.8%;第二产业20629万人,占26.8%;第三产业24917万人,占32.4%。年末城镇就业人员29350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的原因及评价。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