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念大三的时候,期末考试的题目有一道特别难,全班就我一个人能基本上做出来。可是等卷子发下来,我发现那道题目老师只给了1/4的分数,感到很委屈,因为我只是把答案的小数点点错了地方。老师耐心开导我,我也理解了老师重扣分的一片苦心。继而就想,如何

admin2014-04-07  21

问题       我记得念大三的时候,期末考试的题目有一道特别难,全班就我一个人能基本上做出来。可是等卷子发下来,我发现那道题目老师只给了1/4的分数,感到很委屈,因为我只是把答案的小数点点错了地方。老师耐心开导我,我也理解了老师重扣分的一片苦心。继而就想,如何才能避免诸如把小数点点错位置之类不应有的错误呢?
      当我静下心来检查出错的原因时,我发现问题不仅仅在一时的疏忽上,因为我的计算结果在数量级上明显的不合理;如果解题的时候能够认真对照分析一下题目所给的条件,那错误是完全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过来的。而我所以出了“岔子”,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自己心中对解题的目标没个“谱”。
      从那次以后,不论是考试还是做习题,我总是千方百计地根据题意提出简单而又合理的物理模型,也就是毛估下答案的大致数量级;如果计算的结果超出这个范围,就赶快检查下计算过程……这种做法,使我有效地克服了因偶然疏忽引起的差错。
      1939年秋,我在英国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旋即到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跟随后来两度荣获诺贝尔奖的鲍林教授学习和从事结构化学研究。我注意到并十分钦佩这位导师所具有的只要给出某种物质的化学式往往就能大体上想象出这种物质的分子构型的那种独特的化学直观能力。这无形中“催化”了我那朴素的毛估思维。我常常揣摩导师的治学与研究的思维方法,探究他那非凡想象力的根基与奥秘。我发现那是善于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与毛估判断的结果。这一发现引发我更重视毛估方法的训练和提高。
      在鲍林教授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以后,我深深地领悟到,具有定性意义的毛估方法对于从事科学研究是很重要的。不错,科学技术上的发现与发明往往要经过“定量”过程,即通过大量精确的实验和计算后才能完成;但在立题研究的初期,研究者特别是学术带头人如能定性地提出比较合理的“目标模型”(通常表现为某种科学假说或设想),对于正确地把握研究方向,避免走弯路甚或南辕北辙是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
     当然运用毛估需要有个科学的前提,那就是全面把握事物的本质。这是我长期从事科研工作积累起来的一点体会。我想寄语青年一代科学工作者,当你捕捉到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却在工作开展后把握不住方向时,当你在探索真理的汪洋大海中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时,当你下狠心攻克某个科学难点而又难于攻下时,请回头探讨下你的“目标模型”,问自己是否已建立起一个相当合理的模型。
    最后,我想与大家共勉的还是那句老话:“毛估比不估好!”
作者认为他考试出错的根本原因是(  )。

选项 A、一时的疏忽
B、计算结果在数量级上不合理
C、心中对解题的目标没有预先估算
D、老师故意找岔子

答案C

解析 由第2段末句“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自己心中对解题的目标没个‘谱’”可知C项正确,当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Nfd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