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使用者受教育程度 B、使用者的收入水平 C、网络软件的应用 D、网络的实用性 D

admin2012-01-30  45

问题  
日前,社科院发布了《中国五城市大众媒介的使用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职业的人在上网、读报纸、读杂志和听广播的时问上差异不显著,而在看电视和读书的时间上有着显著的差异。虽然网民平均上网的时间在就业状态上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有工作的人员比下岗职工的上网时问多了一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网络采用与就业状况的关系。
    电视作为渗透率最高的强势媒体,对大众仍有着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从调查的结果看,工人、个体经营者、服务性行业职工、一般办事人员和工作人员是看电视时间最多的人群,而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则是看电视时间最少的人,两者每天看电视的时间相差一个多小时。同时,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中不看电视的人超过9%,不看电视的中小学教师也超过了7%。
    相对其他阶层而言,知识阶层读报的比例还是偏少。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平时读报的人平均每天读报的时间为0.67个小时,但报纸的渗透率在这部分人中却是最低的,有超过30%的人不读报纸。而中小学教师读报的时间则是最少的,平均每天不到半小时。
    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使用互联网的时间也同样远高于其他人群,达到平均每天将近4个半小时。中小学教师虽然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只有2个小时,占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一半,但是上网率却达到了81.5%,仅次于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而在工人和个体经营者中,使用互联网的比例是最低的,分别只有20%和25.14%。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在普及网络的过程中,“数字鸿沟”不仅表现为城市和农村的差别,也表现为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差别。即使在大城市中,受教育程度较低、收入较低的蓝领阶层显然比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阶层和管理阶层采用互联网的概率要低。由于电脑价格的降低和网吧的存在,网络使用的经济门槛并不如想象的那么高;而电脑和网络软件的友好界面也降低了互联网采用的知识门槛。因此,数字鸿沟导致的网络采用方面的差异不能单纯从使用者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等表面现象来理解,而应看到网络的实用性。网络对哪些人有用、有哪些方面的用处将直接影响互联网的采用。
    过去,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大众媒体,包括电视、报纸、书籍和杂志等,互联网进入社会生活后,在短短的10年内迅速成为主流的信息媒体。在这样一个多媒体的环境中,不同媒介对于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总起来看,电视和报纸仍然是最为重要的信息来源。认为广播是重要的信息来源的人只有41%,而重要性最低的信息来源则是杂志,只有35%的被访对象认为杂志是重要的信息来源。
42.相对而言,哪个阶层看报比例较少?
43.作者认为什么性质影响了网络的应用?
44.哪两种媒介是我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
45.下列哪项不符合文意?

选项 A、使用者受教育程度
B、使用者的收入水平
C、网络软件的应用
D、网络的实用性

答案D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NoBd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