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杨某家中饲养了三头耕牛,因有一头牛在农忙季节闲置不用,遂于2004年8月出租给同村农民李某,双方口头约定租期2年,每年租金为200元。在李某租用该耕牛10天以后.耕牛突然走失,李某寻找一天无果。8月10日双方协商,如果李某1个月内不能找回耕牛,则由李某赔偿
杨某家中饲养了三头耕牛,因有一头牛在农忙季节闲置不用,遂于2004年8月出租给同村农民李某,双方口头约定租期2年,每年租金为200元。在李某租用该耕牛10天以后.耕牛突然走失,李某寻找一天无果。8月10日双方协商,如果李某1个月内不能找回耕牛,则由李某赔偿
admin
2016-12-09
67
问题
杨某家中饲养了三头耕牛,因有一头牛在农忙季节闲置不用,遂于2004年8月出租给同村农民李某,双方口头约定租期2年,每年租金为200元。在李某租用该耕牛10天以后.耕牛突然走失,李某寻找一天无果。8月10日双方协商,如果李某1个月内不能找回耕牛,则由李某赔偿杨某1500元损失,并支付尚未交付的租金100元。几天后,李某终于找到了耕牛。在将牛牵回家的途中,李某打听到市场上耕牛的价格已涨至2000元,遂将牛牵到集市上与张某签订合同,并将牛出售给张某,获价款2100元。李某回家以后,谎称耕牛没有找到,向杨某交付了约定的1600元。不巧几天以后,杨某上邻村干活,在张某家发现了其耕牛。杨某要求带回耕牛,遭到张某拒绝。杨某遂向法院起诉,要求返还耕牛,赔偿损失。李某辩称已向王某支付了1600元,杨某的请求没有道理。
李某与张某之间的买卖合同效力如何?为什么?
选项
答案
合同有效。李某不是该牛的所有权人,属于无权处分订立的买卖合同。《合同法解释(三)》第3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以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出卖人因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买受人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如果题目给出的不是买卖合同,无权处分订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则应该根据《合同法》第51条认定为效力待定。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NxR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刑法》第134条第1款规定:“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试分析该条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33条规定:“本法所称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移转对本法第34条所列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本法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试分析该条法律规定。
依照《刑法》的规定,行贿罪的构成在主观方面必须是()。
下列不属于牵连犯中牵连关系的表现形式有()。
甲为杀人而与李某商量并委托李某购买毒药,李某果然为其买来了剧毒药品。但10天后甲放弃了杀人意图,将毒药抛入河中。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下列人员中,可以成为脱逃罪主体的有()。(2011年多选43)
简述诚实信用原则的概念、法律要求和具体功能。
公民甲娶妻乙,育有一子一女,女儿丙已经出嫁,儿子娶妻丁,生有一子戊,儿子于5年前不幸遇车祸死亡。甲、乙均年老,无固定生活来源,女儿出嫁后,拒不赡养老人,并曾数度虐待甲、乙,甲、乙主要依靠儿媳丁来供养。甲于2000年3月死亡,留下房屋4间。按照继承法,享有第
甲因出国留学,将自家一幅名人字画委托好友乙保管。在此期间乙一直将该字画挂在自己家中欣赏,来他家的人也以为这幅字画是乙的。后来乙因做生意急需钱,便将该幅字画以3万元价格卖绐丙。甲回国后,发现自己的字画在丙家中,询问情况后,向法院起诉。下列有关该纠纷的表述中正
甲欲杀乙,误将丙当乙杀死,甲的行为属于事实上的认识错误之()。
随机试题
张某与旅行社签订北京二日游,临行前张某单方面提出退团要求,根据《合同法》,旅行社的处理方式如下:()。
以下各项,不符合美苏争霸过程中双方力量削弱的共同原因是
—Wouldyoulikesomemoresoup?—______.Itisdelicious,butI’vehadenough.
氯霉素抗菌谱广,但仅限于伤寒、立克次体病及敏感菌所致严重感染,是因为
接地支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距离宜为()。
薪资结构线的主要用途之一是()。
戏剧的真实,其基本品质之一是能使观众信以为真。观众明知戏是假的,舞台所演是个虚构的世界,看戏是娱乐,是一种精神游戏,为什么又很乐意在心理上接受戏剧的支配,做“介于信与不信之间的有意识的自欺”呢?原因就在舞台上表现的人生,能使观众产生可以出人于自身经历的种种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即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下列现象中符合彼得原理的是(
Willpeopleevertamethedestructive,oftendeadlyhurricane?Eitherscientistsormeteorologistsdonotyetunderstandthefor
A、Anycoloroftherainbow.B、Acolormadebymixingthreecolorstogether.C、Acolorthatcannotbemadebymixingotherstoget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