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时间已过17时,眉山市中心的大型商业综合体里顾客摩肩接踵,热闹非凡。28岁的王浩伦身着藏青色西装,显得十分精干。他负责超市板块的网络管理,此时正和同事们在后台紧盯电脑屏幕,不敢有丝毫怠慢。 王浩伦家住眉山市仁寿县龙正镇,目前跟表弟在市

admin2016-12-29  50

问题 给定资料
1.时间已过17时,眉山市中心的大型商业综合体里顾客摩肩接踵,热闹非凡。28岁的王浩伦身着藏青色西装,显得十分精干。他负责超市板块的网络管理,此时正和同事们在后台紧盯电脑屏幕,不敢有丝毫怠慢。
    王浩伦家住眉山市仁寿县龙正镇,目前跟表弟在市区合租一套两居室,每月分摊到他头上的租金是230元。“这占去了月收入的近1/10。”王浩伦出身农村,很会节约。租住地离商场近,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可以省一笔交通费,但必不可少的开支该花还是要花,比如每天30元左右的饭钱。“早晨时间紧上班路上买5元钱吃的,中午在商场楼下买着吃,10元到15元不等。晚饭我和表弟谁有时间谁就买菜做饭,平均每人5元。”他说。
    每月算下来,各种开销要1500元到1600元,而王浩伦的收人只有2300元到2500元。“收入要看业绩,业绩好的话奖金会多一点儿。
    2011年,王浩伦大学毕业后就在城市里找了跟所学计算机专业对口的超市网管工作,2015年换到这家商场,仍然从事自己熟悉的岗位。
    他早习惯了城市生活,就像城市里的年轻人一样,一有闲暇,也会陪女朋友看看电影、逛逛街。
    “现在回家反而待不惯了。国庆节放假,在家里待了一两天就回来了。”王浩伦对目前在城市里的生活很满意,尽管收入少点,但他觉得比农村更适合他:“农村环境不适应了不说,回去啥也不会干了,倒像个外乡人。
    要不要留在城市?对于王浩伦来说已是伪命题了。但要不要在城市里买房,他跟家人发生了分歧。王浩伦是独生子,父母希望他留在自己身边。所以,父亲主张在农村建新房。而王浩伦已有购房打算,跟女朋友去市中心黄金地段的楼盘看过。“现在有些犹豫,我们想按揭贷款,主要是首付款有点高,付了首付,贷款慢慢还。”
    王浩伦家3口人,有4亩丘陵地,种上了枇杷、梨等果树。对于“能不能用家里宅基地或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住房”这个问题,他避而不谈,只是笑着说:“土地是父母的命根子。”
    现在工作的商场为他购买了五险,比农村保险高出很多。但当被问及愿不愿意“农转非”时,王浩伦还是犹豫了。他对完全进入城市后的生活保障有所担忧。“怕工作不固定,收入低,家庭负担重。留着农村那几亩地,在城里,进可攻,退可守。”
    据四川省统计局调查显示,在被问及“如果转为城镇人口,您是否愿意用农村宅基地或土地承包权换取同等价值的城市产权住房”时,受访者态度不一,分歧明显,愿意者、不愿意者和犹豫难定者各占1/3左右,不愿意者占比略高,达35.3%,总体看,受访者对用农村宅基地或土地承包权换取城市住房的态度较为保守谨慎。
    2.从2011年9月开始,“农转城”作为Y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当地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推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明确,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落户城镇要以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等为前置条件,也就是说,是指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然而很多地方在实际操作中却把一直在农村,且靠土地生活的农民作为了转户对象。对此,当地很多农民都有着相同的担心:农民是靠土地吃饭的,以后土地没了,又不像城里人一样有工作,生活怎么办。
    农民们的担心并不是没有原因,《Y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的实施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Y省籍农村居民整户转户为城镇居民的,可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至本轮承包期满,承包期满后,其承包土地由发包方收回。记者在采访过的几个地方了解到,各地的承包期不一样,剩余期限大都10到20年不等。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特别强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的原则有序推进。也正因为如此,推行“农转城”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前提就是农民自愿。
    Y省P市M县B镇L组,地处山区,非常偏僻,距离镇上和县城30多公里,沿途山路崎岖,当地村民主要以种烤烟、茶叶和传统的养殖业为生。由于村民们担心失去土地,并不愿意“农转城”。于是本来是“自愿”的政策,在这里成了强制,每家最少要转一个。
    对村民而言,村干部要求他们必须转,就只能听从。无奈之下,只好将家中七八十岁的老人“农转城”。
    就这样,老年人的农业户口被注销后,派出所写上了“农转城”字样,但转户后的老年人还依然生活在农村。这种原地不动的转法,户籍民警称之为“建制镇转户”。
    建制镇城镇转户应该是通过落户到建制镇镇区的方式,而不是在镇辖的农村地区完成农转城的身份变化。像M县当地的“就地农转城”,只是打着“建制镇城镇转户”的幌子,强行将山里村民“农转城”。那么,P市的村镇县市各级组织,为什么要违背村民意愿,将不符合转户条件的村民“农转城”了呢?村委会主任说,这是镇上分给他们的任务。
    F村D社在距离T县60公里的山区,村里130多户是以种植水稻、玉米等为主的农民,2013年“农转城”了100户左右。
    村民说,“农转城”以后政策上政府会有一定优待,可以修路、建设美丽乡村。
    那么,“农转城”和修路、建设美丽乡村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原来,修路是国家拨款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在资金下达后本应直接用十农村建设。村委会却用来捆绑了“农转城”,诱导村民转户。同样的操作办法,在该村委会的G社却行不通,农民不愿意转。
    没想到的是,2014年年底,F村村委会派社长收了家家户户的户口簿,交给派出所就一一盖上了“转户前为农村居民”的章,并注上“2014年11月5日农转”的字样。
    就这样,F村村委会2014年强行将G社40户100多人“农转城”。
    而村支书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农转城”有任务指标。如完成,其上级Z镇还会有资金奖励给各个村委会作为工作经费。
    M县和T县两地村民对于他们“农转城”不同意,但还算是知情,距离J市市区60公里的H镇K村村民则干脆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集体“农转城”了。村民说2013年8月,寨子里有个人为孩子落户,全寨子才知道了这件事情。
    最早发现全村已经被“农转城”的岩先生说,派出所户籍民警告诉他,依照政府开出的证明,村里面自动“农转城”了。
    为了完成任务,这三个地方都是将一些土生土长,至今还原地不动地生活在山区的村民转为了城镇户口。而“农转城”的目的是,让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后能够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和待遇,在当地被各级干部宣传比喻为“两床被子、十件衣服”。也就是说,村民“农转城”后可以同时“盖上农村和城市的两床被子”,并且能穿上城市的“住房、养老、医疗等十件衣服”。然而,这些被强迫转城的村民“农转城”后并没有享受相关待遇,村民说他们的生活还跟以前一样,没有任何变化。
    这些“强制性转法”既不符合转户条件,也没有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任何改善,改变的仅仅是派出所电脑里的户口登记,而相关福利的落实上却是“空谈”。以M县为例,假如让已经“农转城”的四万多人都到城镇来生活,城镇的承载能力根本就不够,容纳不了这么多人。拿廉租房来说,当地仅有几十套,符合条件的转户人员至今也只有六七户能享受上。
    记者调查获悉,之所以这样层层加码、弄虚作假,是因为Y省在201 1年启动了每年“农转城”120万,共新增城镇户籍人口1000万,力争2020年城镇化率达50%的总目标,并层层分配指标、考核评比、通报批评。
    以P市为例,2013年全市要完成10万人“农转城’’指标,其中M县在分配了1.49万人“农转城”指标后,将任务逐级分到乡镇村社,像B镇要完成的是2620人,到了L村村委会要完成的是98人,最后,村委会再将任务分到各村小组或村社。
    虽然省政府在发现问题后于2014年5月明确了“不再分配指标”,但各地仍存在着强势推进的势头。截至2014年10月29日,全省“农转城”总数已达554万人,三年间,户籍城镇化率从16.5%上升到28.5%。
    3.随着C市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2015年C市市委一号文件确定为《中共C市委C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了15个试点镇,并明确:落户试点镇农民,可以保留其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
    拥有土地使用权利的农民,宁可闲置土地也不愿意进城落户,大批农民在城乡间候鸟式奔波,用打工积蓄在农村盖房,或者举家进城而没有放弃农村宅基地,这是在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让农民稳妥进城,本着自愿的原则,《意见》对试点镇进城农民的“土地”和“房子”权属做出了明确规定。
    《意见》提出,根据落户试点镇农民的意愿,可以保留其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并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意见》还提出,进入试点镇镇域规划区范围内落户的农民,并有本镇户籍的居民,按照合理补偿的原则,在完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开展以原有宅基地置换试点镇规划区内住房试点。
    “只有继续享有土地承包权,城镇户口才对农民有吸引力。”C市农业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现在很多农民认为土地比城镇户口更重要,而如果两者可以兼得,加上规划建设了房子住,这些农民才会愿意“进城”。
    另外,C市还将全面启动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等“三权”确权工作。据了解,“三权到人、权随人走”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C市将要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农村宅基地上农房登记发证、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等工作,来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
    4.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6.1%,但获得城镇户籍的人口仅为36%左右,仍有2亿多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没有城镇户籍,导致其在社会保障、教育、住房等方面难以享受市民待遇。同时,农民工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技能培训,在城市就业和生活的能力不强,难以在城市扎根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应遵循立足国情、因地制宜的原则,改变重物轻人的传统城镇化思维,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着力提升其能力素质,提高其平等参与、平等发展能力。
    根据农民工是个差异化很大的群体实际,Z市细化农民工技能培训服务措施不搞“大锅烩”,注重灵活多样和可操作性。该市把农民工职业培训作为提高其岗位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调研发现一般农民工培训存在针对性不强、选择空间窄小、重理论轻实践、片面追求完成培训任务、与市场需求脱轨等情况。
    为着力解决培训不对口、实际需求不满足的现状,Z市劳动就业训练着重从四个方面着手开展就业培训:一是将“大锅烩”培训改为自助式“点餐”培训,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选择培训工种、内容,鉴定级别自行“点餐”,同时,培训针对大家的“点餐”情况进行“选购、配菜”;二是培训内容和方法考虑农民工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生活背景,打造“量体裁衣”培训模式。以技术型、操作型为主,教学形式直观、浅显,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三是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四是课程内容要突出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知识、管理方法,技术手段,使农民工开阔眼界、思路,增长知识,满足其实际工作需要。
    在技能培训的同时,添加基本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和应职应聘等方面的内容。技能培训成为他们快速融为城市新市民的有力“推手”。
    5.韩国国土海洋部统计显示,2011年韩国城镇化率高达91.1%,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城镇化进程中,韩国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
    韩国城镇化一开始与工业化无关,主要是战争破坏和依赖美国援助进口粮食,导致韩国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涌人城镇谋生。自上世纪60年代起,韩国走上快速工业化道路,农民大量迁入就业岗位充足的城市,首尔、仁川等城市人口迅猛膨胀。农业在韩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农民弃地人城,但是农村却不会消失。
    1970年,韩国发起了“新农村运动”,用政府支援、农民自主开发的模式,发动农民建设家乡。通过新农村运动韩国农民整体脱贫,城乡差距迅速缩小。在开展新农村运动的基础上,韩国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网络群带建设。先是实行以城市为中心,以集聚效益为目的的经济区域综合开发战略,带动农村劳动力源源不断地进入城市就业。后来,大城市人口又向周边小城镇分散,形成了多个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网络群带。对于中小城市,韩国大力改善道路、水电、供暖等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医院、学校、银行、剧场等公共设施,让最具容纳能力的中小城市吸纳了大量农村人口。核心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发展并举,方略不同,较好地解决了大量农民进城和城市容纳能力之间的矛盾。
    韩国城镇化的主要问题是首尔和首都圈过度集聚发展。集中型转移方式使其农业剩余劳动力涌向了大城市,使大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出现了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污染严重、失业剧增等突出问题。2012年,韩国在中部地区正式成立了行政首都世宗特别自治市,总理府、企划财政部等政府部门陆续迁入,目的是缓解首都圈的过度拥挤,拉动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6.德国在一战前基本上完成了城镇化进程,复制了英国的城镇化之路。尤其是普法战争后,统一的德国消除了城镇化的许多障碍。东德并人西德以后,德国为使全区域生活水准平等,设立了团结税,每年有5000亿欧元对原东德地区投资,修建高速公路等大量基础设施,缩小东西部的差距。
    通过一系列统一经济法规政策措施的调控引导,大城市发展迅速,一战前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二战后,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德国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乡村城镇化之路,城镇化率甚至接近90%。一方面,德国的城市分布避免过度发展城市区域中的某一单一支配性中心城市,因而形成了“多中心”格局。另一方面,德国城市化建设遵循“小的即是美的”原则,它的产业政策的重点均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主,这些城镇数量多且分布均匀,虽然规模不大但基础设施完善,功能明确,经济发达。
    德国传统乡村在向工商城镇转变的过程中,并没有增加城镇建设用地,工商城镇周边的农业和森林用地性质不变,大都市区域内的郊区一、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德国城镇化建设十分注重发挥规划的指导和协调作用,它的城镇规划不仅强调功能完整、布局合理,而且对于交通、通讯、排污等公共设施建设坚持长远性原则,避免重复建设,并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对今后需要重建、扩建的项目也纳入规划的考虑之中。德国城市规划的另一个特点是制订过程逐渐由政府主导转向市民参与,表现在“地方政府+专家+公众参与”的“三结合”上,并且注重特色产业支撑。比如,柏林是文化、工业中心,法兰克福是金融中心,汉堡是贸易中心,斯图加特是汽车城,海德堡是科研城、文化城和旅游城。
    德国在城镇化建设中注重保护人的基本权利,培育城市和谐稳定的内在动力。统一而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城镇化降低了门槛,社会上没有明显的城乡差别,可以说农民享有一切城市居民的权利。德国是世界上城镇化发展比较快、城镇化率比较高的国家之一,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先进理念与管理经验,深刻地影响了其他国家。
    7.2016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下一步,关键是要凝心聚力抓落实,蹄疾步稳往前走0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定要站在新起点、取得新进展。要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要遵循科学规律,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相关配套改革,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胆创新,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紧紧抓住人的城镇化这个核心和提高质量这个关键,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着力增加适应居民需求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着力构建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体制机制,惠及更多城乡群众,为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注入强劲动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2月23日出席国务院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张高丽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要求,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城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当前和长远相结合,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战略举措。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和坚决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扎实做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各项工作。
    张高丽表示,要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要加快城镇棚户区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型城市建设,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要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搭建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融合发展平台,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做好“地”“钱”“房”三个方面的改革,完善土地利用机制,创新投融资机制,完善城镇住房制度,为新型城镇化提供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要进一步深化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努力在建立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可持续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创新设市设区模式等方面,尽快实现突破。
作答要求
请仔细阅读给定资料,判断以下几个说法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要求:理解准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不超过350字。
1.M县、T县、K村的村民们均不愿意“农转城”,但是迫于村干部的压力不得不同意“农转城”。
2.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无论村民是否“农转城”都应该下发到位,并且用于农村建设。
3.“给定资料2”中各村镇的做法使得城镇化任务圆满完成。

选项

答案1.错误。由材料可以看出,M县、T县、K村的村民们都不愿意“农转城”,M县、T县村民在“农转城”之前知情,虽然表示不愿意,但迫于压力办理了“农转城”,但是K村的村民们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集体“农转城”。 2.正确。材料中提到“修路是国家拨款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在资金下达后本应直接用于农村建设”,说明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没有附加条件,本应直接用于农村建设,村委会用来捆绑“农转城”是不当行为。 3.错误。“给定资料2”中各村镇为了完成城镇化率指标,采用强迫、诱导、瞒骗等强势手段使农民就地“农转城”,没有考虑到城镇的承载能力,没有制定完善的配套规划,农民们的生活没有任何变化,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权益,只是数据上完成了指标,不能说城镇化任务圆满完成。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O95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