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近些年,文艺界兴起一种“纯娱乐”的潮流,它单纯以诙谐、搞笑为主要内容,只为观众开怀大笑,不管什么内容和形式,不管什么社会效益,只要有人爱看、有人掏钱就行。尤其是纯娱乐影视剧,其最大的特点是粗劣低俗,乱七八糟的台词、风马牛不相及的情节以

admin2018-07-24  31

问题 给定资料
    1.近些年,文艺界兴起一种“纯娱乐”的潮流,它单纯以诙谐、搞笑为主要内容,只为观众开怀大笑,不管什么内容和形式,不管什么社会效益,只要有人爱看、有人掏钱就行。尤其是纯娱乐影视剧,其最大的特点是粗劣低俗,乱七八糟的台词、风马牛不相及的情节以及灰暗轻浮的语言,搞笑效果倒是很直接、很有“人气”,特别是在青少年人群中很有市场,但是过后谁也不知道这些片子的主题是什么,想告诉人们什么。在舞台上,这几年还有些相声、小品、舞台剧之类,创作者忘记了文艺的根本宗旨,不去宣传、塑造正面人物,传播正能量,而是专找那些落后、灰暗的素材胡编乱造,以求达到引人发笑的效果。至于人们笑过之后的作用,却是少有顾及的。
    文艺活动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内容。人类自从有了文化娱乐活动以来,从来就不是以单纯的愉悦为目的的。中国古代的文艺理论,始终强调文艺陶冶情操、教化人品、移风易俗的作用。孔子提出了“兴观群怨”的原则,非常清楚地阐述了诗的感染与教育相结合的作用。古罗马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了“寓教于乐”的观点,即诗歌应该带给人类乐趣和益处,应该对读者有所劝喻、有所帮助。以上所讲简单来说,就是文艺要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使人们在娱乐中受到是非、美丑、正义与邪恶的辩证教育。例如,一首歌、一部影视剧、一部舞台剧,其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在潜移默化中引人入胜,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
    他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在湖南长沙举行的2014中国(长沙)国际雕塑文化艺术节上,来自17个国家的21位世界雕塑大师精心创作,为市民现场展现雕塑艺术的魅力,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小标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雕塑可谓是城市之魂的象征,一座好的城市雕塑往往是一个城市气质与内涵的点睛之笔。”在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看来,美化环境只是城市雕塑最浅层的功用,“雕塑应该是有精神的,应该是有文化积淀和内涵的作品。”
    西方有悠久的城市雕塑历史,他们把雕塑放在重要的场所,特别是城市广场,来记录一个群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录一个国家引起社会巨大变革的重要事件。近30年来成功的城市雕塑作品,如潘鹤的《开荒牛》、钱绍武的《李大钊像》等,之所以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就是因为它们饱含着思想和情感,深植于我们自己的文化根脉之中,有深厚的文化价值体系作为支撑。
                                (小标题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根柱子撑起一个球,名日“开发区大有希望”;几束浪花托起一个球,名日“长江明珠”;几只手支起一个球,名日“托起明天的太阳”……在我国各大城市中,有很多雕塑作品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但也有部分作品饱受诟病。现实中,有的城市需不需要城市雕塑和应该建设怎样的城市雕塑,完全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态度,尤其是个别领导的审美和喜好。有些城市在雕塑乃至建筑上,几乎是一任领导一个想法、一个做法。
    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孙绍群说:“艺术应该为人民服务,而不应沾满了铜臭。作为当代雕塑艺术家,一定要深入生活,到人民当中去,体会人民的喜怒哀乐,要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现时代的心声,展现民族精神,不能因为经济利益而丧失一个艺术家对作品的应有要求。”
                                (小标题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完全能够成为代表整座城市的人文景观与城市精神的物质载体,甚至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雕塑文化圈。当今世界有许多城市拥有自己的标志性城市雕塑,但是更多的城市并非如此。尤其对于中国的城市而言,城市雕塑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迎来一个井喷式发展的,许多作品还很年轻。而一件雕塑作品是不是能担当起整个城市的标志象征,这不是今天的人们说了算的,它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朱尚熹说:“我们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因此很难用一件作品就照顾到横向、纵向的方方面面。好的雕塑背后都有时代的影子,我们需要的是一批反映城市时代精神的作品,以满足不同社区、不同街区的需要。好的城市雕塑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
    湖南省文联副主席雷宜锌认为,城市雕塑与所处地区的精神财富息息相关。雕塑可以记录历史、承载历史。通过将老街区丰富的历史信息转移到雕塑上,城市记忆就得以延续下去。比如,长沙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每隔80米就坐落着一尊“老长沙”主题铜像,《童趣》《纳凉》《卖臭豆腐》《打酱油》……那里的每一座雕塑都是老长沙市井生活的真实写照。
    3.曾经访问一位文化名家,在谈到当前文化世象时,他颇感忧心地说,浮躁这个流行病一直没有过去,感觉很多文艺作品粗制滥造,不忍目睹。他举例说,舞台上表现老百姓喜悦的心情,几个人就在那里不断地重复“高兴”两个字,如此没有内涵、缺乏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东西,灯光、舞美再炫,也难掩其文化垃圾的实质。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把声色之娱和感官刺激,定性为“猪栏式的理想”。在这里,历史的深度和审美的愉悦被抛到九霄云外,想象力与创造性之匮乏如同高原极顶的稀薄空气,美文意味和理想火花完全被感官享受和欲望满足所取代,现实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责任被淡化,大众的审美趣味和社会的文化风气遭受腐蚀。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协名誉主席、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在做客新华网时谈到,当前文艺创作作品确实数量多,但质量不是很高,虽然不能全都这么讲,但肯定是数量高于质量,质量确实有待于提高。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文艺作品水平为什么不能提高?这就没有跟上时代,脱离了社会,这样的作品和演员是要被淘汰的,是要被大浪淘沙的。
    应当看到,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走出了文化贫瘠的状态,那种同读几本书、同唱几首歌、同看几台戏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第一大图书出版国、第三大电影生产国……这些头衔的背后,是文化产品的丰富、文化生活的多彩。然而,我国每年创作的歌曲、小说、电影、电视剧等虽然堪称海量,其中能传唱传世的又有多少?更有人指出:国内的文艺作品创造力不够,90%属于模仿和复制。
    在我们这样一个文明源远流长、诗书底蕴深厚的国度,独独不缺的正是文化的创造智慧。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多人耐不住寂寞,经不起诱惑,卷入功名利禄的追逐,哪有时间和精力沉下心来反复打磨、精于创造?有人说,文艺工作者也是人,也要先生存,坐10年“冷板凳”,日子过得清汤寡水,连老婆孩子都对不起。还有人说,看到那些掺水、低俗、劣质之作反赚名得利,谁还有心想传世之作?凡此种种诚然如是,但如果我们忘记了初心,失去了定力,也就愧对“灵魂工程师”的美名。如果一个艺术家内心完全受利益驱使,在不知不觉中蜕变为商人,那么他就自然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与思考,失去了心灵的激荡和升华,失去了真情的表达和呼唤。“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
    有一幅漫画形象而深刻,一位现代作家指着曹雪芹说:“我已经著作等身,你却一辈子连一部小说也没写成。”然而,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乃有不朽之巨著。急功近利,不想赢得人民,只想及时赢得人民币,必然会制造无数垃圾,更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艰难困苦固然是他们成就巨著的一个原因,但那种“发愤”的精神,那种“望尽天涯路”的追求,那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却超越了环境的顺逆,而成为我们立德、立功、立言的根本所在。失去了这种坚忍不拔之志,虽有超世之才亦难攀“高峰”,只会在随波逐流中迷失。
    4.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影响文艺工作和社会主义文艺建设全局的重大理论问题。作家胡学文表示:“只有在生活中,作家才能谛听人民的心跳,才能找到丰富的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才能感受时代精神,不断推动艺术创新。”他说,“读者心中都有自己的尺度,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尺度,就是看你的作品是否真实。”深入生活是深入人心的过程,深入人心才能赢得人心,赢得人心方能得天下。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副主编李云雷对“深入生活”的本体特质进行了分析:“‘生活’和‘深入生活’两个术语看起来很平常,但其实有其理论背景和知识背景。现在来看,只有在生活的公共性和政治性的意义上,才有必要去深入生活。”李云雷认为,延安文艺座谈会是把“深入生活”纳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框架,认识到文学本身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在这样的前提下,去深入工农兵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学和时代精神联系在一起,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重新建立一个新的人民文艺的理论视野,要求新的人民文艺应该有先进性,能够引领严肃文艺,也能够引领通俗文艺。
    中国文化报社理论部副主任、诗人高昌说,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剑外忽传收蓟北”这一瞬间的情感爆发和心灵感受,同时又是长期生活积累和社会观察之后的艺术结晶。这种作品不是带着某种功利目的到景点中走马观花逛上一圈就能写出来的。“深入生活”有五个关键词:第一个是“热爱”,对生活、对人民的深厚情感;第二个是“参与”,就是闻一多评价田间时说过的“积极的生活欲”;第三个是“思考”,对社会现象要有深入的分析和反思;第四个是“开掘”,一对生活素材要有理性的扬弃和提升;第五个是“回答”,对时代课题提出创造性的答案。这里的基础,首先是热爱。有了对生活的爱,才会有对生活的深入体验。爱的深浅程度,决定了“深入生活”的深浅程度。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评论》杂志编辑李松睿认为,文艺工作者大概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深入生活”。一种是赵树理式的。这样的作家本身就来自基层,有着异常丰富的生活经历,因此他们的作品也就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另一种则是鲁迅式的。这类作家基本上生活在书斋之中,离基层生活相对较远,但他们还是以深邃的洞察力,写出了生活背后的本质。“在我看来,第一:类作家接近生活的方式可遇而不可求。今天大多数文艺工作者的生活状况可能更接近第二类作家,这就要求他们在创作中拒绝任何对于生活的人云亦云的理解,真正关心现实生活提出的各类问题,并作出富有洞见的解答。”
    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项筱刚博士认为,中国文艺家其实已经建立了良好的“深入生活”的传统,无论是在“开发边疆,开发民间”的潮流中涌现出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边寨歌曲”、流淌着甘美旋律和斑斓色彩的《长征组歌》、带有鲜明地方色彩和时代特点的《喜洋洋》和《春节序曲》,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亚洲雄风》等,都以其高扬的主旋律、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雅俗共赏的大众性,当之无愧地成为所属时代的代言者。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谷泉从文化的维度表示,“深入生活”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要注重民族地区文化的不同特质。文化的保护和创造一样,都需要在发展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推进文化的现代化。各个民族只有通过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才能够与时代同步,分享其他民族、国家以及全球现代化的进步红利。在这样促进文化和艺术全面进步的事业中,青年文艺工作者,一定会大有作为。
    5.日前,记者走进位于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上一个并不起眼的院落,来到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这是一座简陋的四层小楼,岁月侵蚀痕迹明显的墙面上,挂着三个窗户大小、已经有些掉色的红色大字——“泥人张”,这就是名扬海内外的中国天津“泥人张”。
    天津“泥人张”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流传、发展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泥人张”彩塑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真实地刻画出了人物的性格、体态,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敷彩匠心独特,形成了独立的体系。1958年,张氏传人和从社会上招收的学生一起,成立了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并开展彩塑艺术的创作,它意味着以往家族式传承文化、技艺的方式被打破。事实证明,这条路子是对的。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的“泥人张”工作室有高级以上职称25人,他们先后在各艺术院校及工作室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彩塑创作人才,为“泥人张”彩塑艺术的保护及传承工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涌现出了一批在社会上有极高声誉的艺术家,如傅长圣、逯彤、穆瑞森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泥人张”彩塑工作室主任傅长圣从事泥塑创作已经37年,而最令他动容的是创作于2000年的《爷爷吃》。
    《爷爷吃》的创作背景是傅长圣在一次下乡采风中遇到的真实事件。当时他正在一位老乡家中做客,说话还不太利索的小孩手拿着零食来到傅长圣面前让他吃,傅长圣看了看这个可爱的孩子,指向坐在一旁板凳上的爷爷,对孩子说:“让爷爷吃。”随后小孩乐呵呵地扑到爷爷怀里,学着傅长圣的话,奶声奶气地说:“爷爷吃。”这一画面,让傅长圣灵感突现,回到工作室便创作了这件作品。
    “绝大部分天津‘泥人张,的彩塑,都是我们在农村深入农民生活的亲眼所见,这些朴实的农民身上闪耀着最耀眼的光芒。即便现在我们都居住在城市中,但依然坚定地认为,要想搞出好的创作,就一定要深入生活,深入最基层的群众中。对于天津‘泥人张’来说,这种生活就在农村。”在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从事泥塑工作38年的翟洪说。
    文艺作品有着记录历史、传播弘扬民族文化以及正能量的重要作用。天津“泥人张”在制作方法上遵照写实的风格,一直以来也承担着这种责任。傅长圣介绍说,翟洪于1990年农民工进城务工高峰时期创作的彩塑作品《憧憬》、陈锡平在1995年弘一法师诞辰115周年创作的彩塑作品《弘一法师》等都记录了历史。
    冯骥才曾写过文章《泥人张》,文中描述了“泥人张”创始人张明山捏出当地恶霸张海五惟妙惟肖的泥像并批量生产进行“贱卖”,为当地老百姓出了一口恶气。这篇文章反映了“泥人张”彩塑这种艺术形式在旧社会披露社会现实的作用。当下我们更需要这样的艺术作品来弘扬社会中的真善美,揭露假恶丑。艺术创作就是要在现实主义道路上延伸。
    6.“文艺还能批评吗?”2002年,德国作家马丁•瓦尔泽推出长篇小说《批评家之死》,从而成为当年世界文学界最具有争议性的人物,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文艺评论怎样才更具可能?
    文艺评论随着文艺创作的繁荣而发展深化,又反过来作用于文艺创作。然而当下,不少评论用语晦涩、故弄玄虚,一些评论者理论功底不深,学识眼界不宽,远离文艺现场,对当下文艺作品、文艺队伍、文艺现象关注不够、了解不多、把握不准,导致评论隔靴搔痒,缺乏针对性,剖析不透,引导力不强。
    古人说,修辞立其诚。品格独立的文艺评论,来自评论家精神的真诚。因为只有具备独立、真诚品格的文艺评论,才是有独特审美发现的评论,是能对创作产生作用的有力量的评论,是对读者有启发、有感召力的评论,是能体现评论家担当意识、不人云亦云的评论,是若干年后能作为一个时代文艺发展的有机体留下来供后人研究的评论。文艺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文艺评论同样要以人民为中心。面对纷繁复杂的文艺创作,文艺评论家应该既不媚俗,也不媚雅,真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判断,把文艺评论视为自己独立而真诚的精神守望。
    近年来,社会风尚人心思“正”、人气扶“正”,正是文艺评论要大力培育的“社会正能量”,也说明包括文艺评论在内的文化引导作用得到了发挥。
    文艺评论家应该是一个时代重要的知识分子、思想者、学问家。支撑文艺评论家断文识艺的是他独具的特殊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当代文艺评论家所肩负并应该履行的最重要的社会责任。“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北宋哲学家程颢所言,是中国知识分子为人为文的精神传统。对于当代文艺评论家来说,也应努力践行这一知识品格,对历史与时代的命题进行积极的思考。有大胸怀方有大境界,有大定力乃有大判断。
    目前,许多文艺评论陶醉于评论者自作聪明的小感受,在巧舌如簧的表层下散落的是一堆杂乱无章的言语碎片,理论的匮乏与缺失是导致评论形同无根浮萍的重要诱因。事实上,对文艺作品优劣、创作得失的判断,离不开专业的储备,对文艺思潮的剖析、艺术规律的把握,更离不开基础理论的支撑。深厚的学识理论和专业积累可以让评论家具有思想者的睿智和鉴赏家高人一等的洞察力,于平淡中发现奇崛。但学养的眼光不能代替坚持真理的勇气,是非优劣的判断是眼光,一针见血的表达需要勇气。事实上,文坛需要旗帜鲜明、毫不掩饰的批评,这对于创作和文艺发展来说是有益的,可以起到大喝一声使之幡然醒悟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也是文艺评论的灵魂。文艺,尤其是影视文艺、网络文艺等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渗透性强的大众文艺,在化人养心、凝聚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主张文艺评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美学观,自觉地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既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又学习借鉴世界文明中适合中国国情的优秀成果传扬开去,形成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语境与艺术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给定资料3”中画线句子写道:“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选项

答案 以“传世之心”作“传世之文” 文艺代表着时代风貌,引领着社会风气,对我国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然而,粗制滥造,缺乏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等文艺创作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有人说,是“浮躁”这个流行病致使文艺工作者难以沉下心来专于创作精品;有人说,是文艺工作者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脱离社会而导致作品质量不高;还有人说,是功名利禄的诱惑,使得文艺工作者渐渐地偏离了原本的轨道……凡此种种,大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一些文艺工作者缺乏“传世之心”。 “传世之心”是不为功利所驱使的初心。在我国,一部分电影导演起初兢兢业业,对作品苛求完美,然而,在留下了“公认的代表作”、成名之后,却大都把目光转向国外,获取国际奖项、让外国人叫好成了他们创作的唯一目的。我们说文艺工作者要淡泊名利,不是要求大家视功名如无物,而是在创作时要坚决摒弃功利主义,努力在思想和深度上着力;反之,一旦变得以孔方兄马首是瞻,一旦执着于对名气的追求,自然无心也无力在作品上下功夫了。 “传世之心”是拥有坚忍不拔之志的恒心。“五官溃烂,大小便不畅通,深更半夜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转圈圈行走”,这是作家路遥曾经的写作状态;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乃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著《兵法》……不可否认,这些都是比较极端的情况,但对广大文艺工作者而言,无论何时,都要勇于战胜艰难困苦,以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态度来对待作品。否则,虽可完成创作,却难以攀登高峰,最终的结果自然是湮没无闻。 “传世之心”是一心为人民创造精品的忠心。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文艺创作亦然。人民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灵感,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也正因为此,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文艺工作者要常怀人民冷暖和福祉于心中,努力创作出更好更多的作品来,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信每一位文艺工作者都希望自己创作出“传世之文”,但前提是得有淡泊名利的初心、坚忍不拔的恒心和一心为民的忠心。只有这样,才能像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OT5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