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我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

admin2014-05-18  32

问题 论述我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

选项

答案(1)汉代:察举制度。汉初官员的选拔补充,主要采取朝廷直接征聘地方社会名流或由地方官把优秀人才推荐给朝廷的方法,称作“征辟异才”或“贡举贤良方正”。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令各郡国在所属吏民中察举孝廉、秀才,明确提出以儒家的经术和才德观为标准选拔官吏,不断完善汉初的察举办法,使其成为制度。 (2)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地方组织遭到破坏,致使“乡举里选”为主的察举制度,难以实行。曹丕即位以后,行“几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具体办法是:在郡置大小中正官,由中正官负责查访同籍的士人,了解其家世源流,整理其德才材料,并据此作出总的评价。共分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然后逐级上报,朝廷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以官职。这种制度施行之初,对士人的品第还比较全面、慎重,但后来,中正官完全被世族把持,品评的结果往往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3)隋初为了集中选士大权,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以来的九品官人的制度。隋炀帝大业三年定十科举人,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唐承隋制,全面推行科举取士,正式完成了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过渡。这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从此,科举制度成了知识分子入仕的基本途径。 (4)明代“八股取士制”的确立。明开科取士后,科举制度经过多次改革,更为完善。明代的科举制日益形式化,最典型的就是八股文的出现。股是对偶的意思。明代规定考试的答卷必须用八股文体。每篇文章由八个部分构成。第一是破题。第二是承题。第三是起讲。第四是人手。第五是起股。第六是中股。第七是后股。第八是束股。从第五到第八段是全文的正式议论,而中股是议论的中心。在这四段中,都各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所以称八股文。清朝的科举制度大体因袭明制,只是考试办法比前代更为繁杂。正式科举考试仍为乡试、会试、殿试,但在正式的科举考试前有童试,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前提。尽管唐、宋、明清科举制的程序、科目、考试方法均有所不同,但是作为选士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使一般出身低微的知识分子有进入仕途的机会,打破旧的严格的封建等级界限,选拔某些有才干的人。与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相比较,有其历史进步性。科举制对朝鲜、日本、越南都有过较大的影响。18世纪末到19世纪,在欧洲各国逐步推行的文官考核制度也是吸取了中国科举考试的合理因素。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我国选士制度的历史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从纵向看,我国的科举制度的形成是在总结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而创造出来的,其开创了比较详明、严密的考试取士制度。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OWfi777K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